《百家姓》的意义
不久前,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引发了人们对于《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
《百家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着怎样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特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
就像谁都知道《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出自《百家姓》的。
但是,今天的我们普遍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尤其是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今天能够随口道出《三字经》前十句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就《百家姓》而言,除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以外,还能对它有所了解的人,或许也是很少的。
《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答:《百家姓》是传统三大蒙学读物之一,是集中中华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识字读本。
为什么《百家姓》那么流行?
答: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此后此类书自然很多,也有不少一直保存到今天。不过,它们都没有成为蒙学读本,自然也不可能像《百家姓》那样家喻户晓了。
《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说:“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换句话说,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即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王明清的理由是:“其首曰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吴越国由钱鏐创立,“孙”则是后来的吴越王钱俶正室王妃之姓。可见,作者是吴越国民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李”则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国皇室之姓。
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作蒙学读本呢?
答:《百家姓》汇聚的是作姓用的汉字。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百家姓》正是为了从小对孩子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
■姓氏对于中华民族极其重要
姓氏对于中华民族极其重要。可是,今天的我们对中华姓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三皇五帝。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氏情况非常复杂。那么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呢?
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较早的来自于部落图腾。所以,有以动植物为姓的,如熊、虎、瓠、华,这些姓就很古老。较后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姓就往往会有女字旁,如姬、姒、姚、姜、嬴。
那么,什么又是氏呢?同一个姓的子孙繁衍了,分出很多支系,逐渐迁徙到别的地方,就用氏来分别支系了。可见,姓在先,氏在后。
周代的宗法制度很严格,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平民则无姓无氏。贵族女子用姓,因为这样可以“别婚姻”。同姓则同血缘,所以不能通婚。这是古人对优生学的最早的认识。
周代女子地位已经不高了,就算是贵族女子,也是姓比名重要。按照传统,女子的名字只有自己的父母尊长和配偶才知道,往往连子女也不知道,如张王氏、李赵氏之类。
贵族男子则称氏,因为氏可以“别贵贱”,可以看出出自哪一支哪一系,是嫡出还是庶出,祖上有什么功勋身份等。这里的情况就相当复杂了。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捷是名;卿大夫一般以封邑和居住地为氏:屈完封地在屈,东门襄仲住在东门,南宫敬叔住在南宫;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司马、司寇;以祖先的字为氏的:孔、叔孙、仲孙;以祖上谥号为氏的:庄姓,楚庄王之后;以专业技能为姓的:巫、陶、龙。
战国以后才开始以氏为姓,大概到了汉魏时期,姓氏才合一,不再区分,而平民百姓也才普遍开始用姓。
■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表面上看,通行本《百家姓》只不过是罗列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共504个姓氏,干巴巴的,好像很是单调枯燥。然而,假如我们认识到,《百家姓》实际上乃是一部中华姓氏文化的索引,504个姓氏虽然只占了中华民族两万多个姓氏的微不足道的极小部分,却都是引领我们中华子孙走向姓氏文化巍巍殿堂的津梁路径,那么,我们就能够体悟出《百家姓》的传统价值和现代意义。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在56个民族中是人口最多的,《百家姓》在编撰的时候选择的基本都是汉族姓氏。其实,大概在其诞生的宋朝,就已经找不出一个“纯粹”的汉族姓氏了,各个民族之间早就在文化上声气相通,在血缘上血脉交融了。真正读通了《百家姓》就可以明白,中华民族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庭。我们恐怕找不到哪个姓氏,只有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单一血统。
就拿我自己的姓“钱”来举例吧。
钱氏里面也有其他姓氏改入的,比如骆宾王的后代就有改姓钱的。满族原本没有钱姓,清军入关后,汉军八旗大量吸纳中原汉人,钱姓也在其中,渐渐演变成了满族。而同时也有不少满族人因汉化开始采用汉姓,尤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清王朝倒台,大批满族纷纷改姓汉姓,钱姓也是选择之一。哈尼族也有钱姓,在明清时就是大姓氏;居住在钱姓重要聚居地浙江临安一带的钱姓人中还有人担任过土司府的官职,其后裔至今在当地仍有较大的影响。
当前不少兄弟民族的钱姓人,历史上并不姓钱,而是因为同音转译等原因改姓钱的。如蒙古族的钱姓来自蒙古姓“敏罕氏”,“敏罕”蒙古语意思是数目字“千”,与“钱”谐音相近,因此这些人在与汉族人交往时,往往将本姓简述为钱,相沿未改。彝族钱姓则是由本族旧姓“都普”转音而来,成为天下钱姓中的一支。
在传统中国,某一地区的同姓之人往往会形成家族的形态,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聚族而居能够团结起来,守望相助,度过灾荒和战乱。家族内部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这在中华姓氏文化史上,是一个极其醒目的正面现象。
■中国古今各民族有数千个多字姓
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
答:很难说清楚。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就已经收入单姓、复姓3625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多达7720个。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但现代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姓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调查发现,尤其是那些还保持着汉唐古音的交通闭塞地区,以及一些语言文字沟通不便的兄弟民族地区,肯定还有很多姓氏埋没在民间。
常见的中华姓氏大多是一个字的,复姓基本是两个字的,那么,还有没有更长的姓氏呢?
答:有,最长的姓氏竟然是9个字!《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九字姓是“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
人的姓会改变吗?
答:在历史和现实中,改姓的情况相当普遍,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据说西汉时司马迁因言获罪,二子为避祸出逃,长子取“马”加两点为“冯”,次子取“司”加一竖为“同”;帝王赐姓氏:明代太监马三宝被永乐帝赐姓为郑,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兄弟民族改为汉姓: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令鲜卑族改穿汉服,改说汉话,并改换“拓跋氏”为“元氏”;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姓的为数也不少;因为避讳改姓: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表明对儒学的尊崇,就曾经下令“丘”姓犯了孔子的名讳,必须改成“邱”;因入赘、过继、收养改姓,这就实在太多了。
姓的读法都照该汉字的一般发音读吗?
答:一般来说是,但是在称呼别人的姓时,要格外当心,最好问问,免得读错。一些常见的姓氏也很容易被读错,比如,黑,音为hè(贺),常有人误读为“黑”(hēi);盖:音为gě(葛),常有人读为“盖”(gài)。这方面的例子数以百计。
《百家姓》是一本童蒙读物,但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华姓氏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重要价值。今天,我们特别应该唤醒这些沉睡的传统文化,加以切实的研究和有效的弘扬,将其引入到我们迫切期待的现代中华文明的熔铸之中。这是我们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解放日报》3.15 钱文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