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说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本站作者 2023-11-10 21:04:00

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说说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写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原来早在多年前,鲁迅就表达过这样一个道理:这世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1

曾经,我们以为难受是可以传达的,于是我们张牙舞爪的表达,试图得到理解,可后来才明白,感同身受,是一件奢侈的事。

之前看到过一个热门话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了?

最高赞的两个回答内容相差无几:认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99%都与别人无关。觉察到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厌倦到不需要用旁人的认同,填补内心的空虚迷惘。

当自己正经历痛苦挫折时,你期盼能有个人了解自己的疼痛。

其实也不是需要多大的理解,只是想要一点鼓励,可当话从心里到嘴边经过层层过滤后,莫大的苦难都变成了无病呻吟,你所祈求的安慰,最后变成了客套,甚至是嘲讽。

“你那算什么,我比你惨多了”

“没什么大不了,挺挺也就过去了”

你的快乐,也许会戳着别人的痛处;

你的哭泣,可能会淹没在别人的欢笑声中;

你的难受,没人可以代替你承受。

不能说人情冷漠,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罢了,我们注定冷暖自知。

针扎在你身上,别人是感受不到疼痛的,与其向不懂的人诉苦,不如悲喜自渡,这也是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里想要表达的。

2

“这段童年,我再也不想要再来一次了。”这句话是《何以为家》里面的赞恩说的。

里面的男孩,最后对法官说:“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链子、管子和皮带,甚至我听到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

当赞恩看到因大出血而去世的妹妹,那个尽管他想用力保护,却也无能为力的人时,他拿着一把刀刺向了买下妹妹的房东。

最终他被判以五年有期徒刑,而目击证人,是他的父母。

当我还在同情赞恩不幸的童年,庆幸还好这只是电影时,最后它却告诉我,以上情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看电影,最怕的就是这八个字了吧。

这段经历,是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背景下,所不能感同身受的。

男孩在那样一个恶臭,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环境下,仍然想要努力生活下去。

即使这段经历通过电影的形式,以某一视角向我们描述他的经历,却不能让每一个观众拥有和赞恩内心一样的痛苦与磨难。

这些经历,我们真的无法感同身受,却也是主人公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的童年。

3

有些话只能对自己说,有些事只能自己去做,有些苦只能自己去受,有些路啊,只能自己去走。

一生中来来往往多少人,又有谁会在原地兜兜转转等谁,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美丽的的过客。

年幼时,父母陪伴我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青年时,我们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欢度青春时光;

成年时,凭借在职场的小心翼翼,或许交到了几个朋友;

垂暮时,选择一位伴侣携手到老。

你看,每个阶段都有它该出现的人,它或许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束烛光,但终究会有烛尽烟灭那天。

一辈子那么长,怎么可能谁又是谁生命的全部,谁又能成为我们永远倾诉的对象、愈合伤疤的药膏。

从一而终陪着我们的始终只有自己,亲人不可以,爱人也不可以。

在自己人生的这趟列车上,上上下下太多人,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全程观光者。

于是我们注定悲喜自渡,揣着生活带给自己的五味杂陈在人生之路上徐徐前行。

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这也是难得的自由。

4

当你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请你在别人难过时,不要摆出一副“我比你难”的姿态,我们都无法做到用别人的苦难,来平衡自己内心的伤痛。

如果连真诚的安慰也做不到,那么你可以安静地走开,像风带走柳絮,你也带走你廉价的所谓“感同身受”。

慢慢地,学会不去计较没有意义的事,学会和自己和解,我们不必和一只聒噪的蝉计较,因为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结束了。

成为内心强大的自己,直到,别人把你经历的苦难当做故事讲时,它已经成为你口中的笑谈。

当你已经不需要别人为你感同身受,你也无需再承受来自那些人的明嘲暗讽。

独自消化痛苦,或许是成长最好的证明。

王源曾经在《我是唱作人》舞台上问观众:

“大家看舞台上亮吗?”

“亮!”

“但其实我看你们很黑。”

你以为我光芒万丈,其实我的眼前一片黑暗。

哪怕是最支持你的人,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支持而已。

这世界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也只能在黑暗中,寻找属于自己那一束光。

文 | 毒哥&鲕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