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孤独的说说(跑步真的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吗)

本站作者 2023-11-15 18:24:00

运动是孤独的说说

0

依然还是老样子,一年一次马拉松。

岁末的比赛,便是这漫长跑步季的终点。此前的晨昏日月,寒来暑往,脚下每一步究竟是如何踏出去,或艰辛,或愉悦,记不仔细了。

不知不觉,就这样又跑过了数千公里。

1

4月15日这天,雾霾很重。

天色将暗未暗之时,我沿着江岸跑了15公里。

身侧白茫茫一片。浓雾深处,只听得珠江流水哗哗,渡轮起航长鸣。

带着伙伴们创业,开出了第一家轻健身,代号 M0。两天前正式上线营业。

说来话长。技术研发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时间,眼下终于落地,自然是件高兴的事情。不过,从工作性质单一的建筑师,到亲手培育和运营产品,工作场景和角色的转变,总需要点时间去适应。

为了节省开支,我们清退了设立在江对岸的办公室,花了几天时间,一点点把东西搬到了健身房上面的阁楼里。大伙儿一起动手大扫除,清理杂物,拼接桌子,码起书架,接通服务器。

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

只是新的工作任务分配下去,几位伙伴便需要各自在外奔走,平时彼此联络主要靠微信群,很难再像从前般齐聚一起说笑聊天。大多数时候,只剩我一个人,于安静的午后独自坐在案前,撰写合同,编写文案,杜撰BP,排版海报......杂七杂八的跟新公司有关的各种琐碎。

自己的跑步计划,也不得不调整一下。

以前是在工作室附近通勤方便的体育中心里面跑圈。虽说颇为枯燥,但每圈一公里的计量方法,容易量化训练指标,比较适合我这种不讲究的人;而现在,需要开发一条新的路线。

能否达到同样训练效果,心里没底。

训练时间也变了。

倒是件好事。之前都是中午跑,无比艰苦,主要精力都花在对抗炎热上面了;现在,可以从容的在傍晚出发。

自轻健身一路向北,跑到广州塔前,再顺江而下,直到堤岸尽头,原路折回。中间会横穿轻轨车站的木栈道高台,翻越两个下沉广场,以及一条人头涌动喧闹无比空气中充斥着酒肉芳香的堤岸食街。 一程下来,大约是12、3公里的样子。

对于恢复性训练而言,强度倒也足够了。

赤岗塔,广州 | 2016年5月

2

天气渐热,跑量逐渐加大,我需要更长的路径。

经历了初期的忙乱,轻健身各部门的工作终于有序起来,经过磨合,有了那么一点上轨道的迹象。

创业,自有它的艰苦。作为九死一生的创业大军一员,危机感无时无刻不高悬于三尺项上。

可话说回来,对于我们自己,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例如总算有了比较规律的上下班时间。

曾经挣扎求存,“假如停止奋斗,就意味着万劫不复”;那些并不值当的设计委托,让我们常年披星戴月,凌晨归家,心头永远卸不下千吨巨石;如今,上班,下班,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节奏,终于发生在我们这群人身上,真是一种让人激动的直想掉泪的幸福。

规律是规律了,但别人的下班时间,恰是前线负责运营的同事最忙碌的时候。

我们把“绝不Hard Sale"奉为第一原则,一张传单也没有派过,只在路口摆了个灯箱。下班过路的园区职员,偶有驻足留意,同事便会放下盒饭,快步上前,寒暄介绍一下大致的情况。有兴趣了解的,便会引入店里参观一下;纯属凑热闹的,则微笑奉上就此别过,回身继续晚餐。

起跑前趁着热身,我也会帮忙张罗一下会员。可待人接物着实非我强项,还是赶紧上路吧。

开始路段并无太大区别,到达广州塔后,改另一个方向,沿着江岸向西跑进城市的腹地中。

其实并不是太理想的夜跑场地啊。江边游人如织, 一路过去,总在跑Z字路线,避让迎面而来的行人旅客;还要穿越几个广场舞大军聚集的场地,强忍着被带跑节奏的尴尬,使出不小的力气才能杀出重围;又有几处正在大修的桥下工地,满地积水和泥泞,要么绕行到马路上车流之中,要么就只能小心翼翼的踩着水面上的砖块慢慢过去......

到江湾大桥脚下,绕几根粗壮的圆柱转个圈,原路折返。比之前的路线大概多了2、3公里。 跑了一两趟,实在没有坚持下去的兴趣,还是及早另做打算吧。

跑回公司,依然会看到同事们站在门前,跟最后几个刚结束训练准备离去的会员闲聊。我飞快的擦肩而过,会员偶有好奇询问:“那谁啊?”

"打杂的阿叔。”同事总是没好气的回答。

轻健身 M0 | 2016年8月

3

两个月时间,健身房的收入逐渐转正,有了微薄的盈利。长久以来对于这个产品的众多不确定性,终于收获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 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力气去独立研发一个全新系统,而不借鉴别人的模式,沿用既有成熟的体系?

- 谁会来使用这个健身房?

- 人们是否愿意按照我们的引导,学习全自助的流程,走进我们的场地?

- 砍掉用户习惯里根深蒂固的配套环节,仅保留健身核心要素,是否会得到用户的认可?

- 凌晨真的会有人吗?安全性上没有问题吗?

- 他们,会再来吗?

......

在纸面上的种种推演,终于成为现实环境中的操作。各种意料之中和之外的变数蜂拥而至,稍有不如意,便会强烈刺激大伙儿早已紧绷的神经。

最直观,最大的问题,当然是没有人来。

伙伴扯着我,说这样下去不行,根本没人知道我们的存在,要不要印些传单,由他们到地铁站去派。

"绝对不行。 坚持住,没什么好说的。" 我看了看墙上的钟:“不用再讨论了。我要去跑步了。“

向东路线太短,向西环境太乱。那就只剩一个选择了——到对岸去。

过江的路径,是广州塔东侧不远处的猎德大桥。

上桥之后,豁然开朗。城市就在脚下,华灯初上;身侧是高峰期的车流,堵的严丝合缝寸步难行。对比之下,顿感步子轻快了不少,欢乐的将怨声载道的司机们抛在身后,长啸而去。

接着沿河岸向西面,奔向城市中轴线上的花城广场,绕着中心绿化公园,从海心沙的大石头往北到黄埔大道,再返回,一圈3公里有余。纯粹步行的区域,对于跑者唯一的困扰,也只有在东西两座超高层写字楼中间的喷水广场,总是聚集着大量夜拍和消夏的人士。

完全不同的路径,我却回到了非常熟悉的步调里——又可以默默的刷圈了。一开始,是3圈,后来是4圈,5圈,6圈.....算上头尾各5公里的路程,一次训练下来能够保持在20-30公里的跑量了。

一圈,又一圈。

一天,又一天。

运营流水渐趋稳定。

最初,是稳定的亏,每天亏一个固定的数字;不久,开始在成本线上下浮动,若即若离;终于,慢慢离开成本线,往上走。

偶尔刮风下雨,流水就会比较难看。但大家也不再一惊一乍。规律很明显,不久之后总会出现一个订单高峰期,回补这个缺口。

一切进程,真的很像跑步。

认定方向以后,你就需要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步调,排除诱惑和干扰,默默的前进;一步,一步,坚持下去,你就可以跑得足够远。

轻健身 M1 | 2016年11月

4

8月初,我们着手做第二家分店,代号 M1。

而我却受伤了。脚面骨。无法下地。触发伤病的原因,可能源自于某次训练后没有休息好,穿了并不合适的鞋,便跑去工地忙碌。

分店场地正式签约的这一天,我躺在家里的床上动弹不得。这一躺就是两个星期。再次出现在施工现场的时候,前期最为艰苦的场地清理工作,同事们已经非常妥帖的完成了。惭愧之余,我缺掉的工作量,总是要自觉的努力补回来。

动手盖房子,其实是件目标非常明确,令人可以非常专注投入的事情。

该搬砖搬砖,该扫地扫地。每天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每一项工作,不用胡思乱想些有的没得。到了傍晚,外请的工人师傅退场,团队的成员还需要集结起来,清扫场地,清点余料,总结是日工作,讨论技术和管理环节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

开店是头等大事,散落在各处的伙伴们终于又能聚在一起,打打闹闹。

清扫工地的时候,我会凑到灯下,端起簸箕,查看垃圾杂物里面是否混杂了螺丝螺帽,一颗颗捡起来,吹干净,放回零件盘里。同事故意拍下来,发到群里给大家观赏,乐呵一下。照片里的我,穿着和造型自然是非常不考究的,颇有点憔悴和猥琐。我倒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家开心就好。

隔三差五有人过来参观。有意加盟的,接待的同事在本店招待完,便会热情的带到施工现场,介绍一些可以透露的技术细节。

-多久能回本?

-怎么可能这么贵,哪里需要这么多投入?

-不就是摆几台器械么,不用说的这么复杂!

我站在一旁忙碌的时候,总能旁听到类似的刁难。要是由我去回答,可能场面就会比较尴尬,好在有老练的伙伴应付。

“坦白说吧,之前看照片,觉得你们挺高达上的。现在了解以后,我真的不看好你们这个项目啊。就这么大一个地方,能折腾出多大的事情呢?我们现在,光靠总经理的名气卖化妆品,一个月能由几百万的收入,真的,你们这个不行的......" 其中一位花枝招展的客人,抛下一句话,走出门口,瞄了眼正在帮油漆师傅扶脚手架的我:“师傅借过。”

被她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慑,我有点惊慌失措,赶紧腿脚麻利的闪到另一边去。同事走过身边,抿嘴偷乐。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脑补着以下情节:

-“你们请的师傅还挺壮的啊。”

-“很遗憾,却是蔽司不成器的CEO。”

这回又该被发到群里嘲笑一番了。

无论如何,跑步依然要继续。

重新站起来以后,又需要从头开始恢复训练。

第一次跑,一瘸一拐的跑到大桥脚,便决定放弃了,摇摇头,跑回去。 只进行了8公里。心里感到有点难过。同事们问起,我还是乐呵呵的说已经没有事了,感觉非常好,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恢复体力。

轻健身 M1 ,广州 | 2016年10月

5

好在只过了一两个星期,身体已无大碍,训练重回正轨。

一个闷热的夜晚,正刷着圈,后面撵上位大叔。

我目不斜视,他却一直跟在身侧,开口问道:兄弟,我看你跑了一圈多了,今天打算跑多少?

"已经跑10公里了,今天准备完成25。"

他说刚开始,准备跑15公里,看我配速比较符合他的节奏,看能不能一起跑。

我说没问题啊,那就一起呗。

一路上他便不停的碎碎念,诉说着跑步的事情:刚完成了清远的比赛,希望过几天去北马刷PB。

“我今年44了,这次北马能跑340!”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意气风发间他竟似略微加快了脚程。

我苦笑着应和了一声。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浮夸的目标,不过也远超我的配速了。为表尊重,只得勉强自己也加快步伐,比往常配速大概要快了20秒。

“你用的啥计时器? 有没有心率指标?你穿啥鞋?受没受过伤?”大叔把能唠叨的信息统统问了一遍。我只顾着调整呼吸,嘴里嘟囔着也没说太清楚。

眼看到黄埔大道,前方还有100多米的路才转折,大叔却突然掉头,没有继续往前。我只得也改变路线,追上他。

“那里一堆广场舞大妈,太闹了,不舒服。”他解释道。

跑着跑着,差不多到喷水池附近,他打起手势,示意拐弯,我有点不耐烦,但也跟了上去。进了一条平行的岔路,跑过歌剧院前的大水池,几个小坡。

“这里人少一点。”

确实如此。

刷了几圈,大叔告辞,自己跑远了。我赶紧慢下来,不然就要跑崩了。训练结束后一看,比往日快了足足20分钟。

过了三个星期,正在刷圈,背后噼里啪啦传来一阵脚步声,大叔的声音再次响起:“兄弟,又遇上了啊!”

北马跑的如何?

“440。” 他若无其事的说道。

“啊,跑崩了?没关系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不是,陪朋友边走边跑的。感觉没啥意思,明年不跑北马了。”

说话间,大叔又开始乱带节奏,逼迫我不得不再次违背计划,提速向前。

所幸并没跑出太远,他突然就开始冲刺,结束了训练。我挥手道别,继续一个人刷圈。

这次之后,再没遇到过了。

他可能不知道,后来我的路线就一直跑歌剧院前的小路了。

艺苑北路,广州塔下 | 2016年6月

6

入秋的时候,M1 开业了。

开业初期的门庭冷落,无比萧条的订单数量,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团队镇静多了。

只不过这一次,有了创始会员和高频用户的积累,瓶颈期一下就冲了过去,很快就进入了稳定期。

关于安装的工程,还有一些小物事需要张罗,但并不影响会员的正常使用。没人的时候,我便会抽空把那些小修小补的工作一点点完善。

某个周日的下午,天气非常糟糕。阴雨绵绵,让人昏昏欲睡。

周末的话,一般就由我值班,让其他同事可以有休息的时间。趁着没有订单,我蹲在店里,铺开各种VI物件,准备逐个安装到器材和墙面上去。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纯粹就需要点耐心和时间。

正全神贯注的转印即时贴,玻璃门突然被人狂砸了几下。我恼怒的抬起头,发现一名保安员正趴在玻璃上,瞪着我看。

“是不是你的车!你挡住别人出车了,赶紧去挪!”

确实是自己理亏,我赶紧站起身,跑出店外。保安紧跟上来:“你们老板是谁?你给我老实点,听见没有!我可警告你,下次再这样,我们直接拖车了啊!”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想说点什么。冲动的话到了嘴边,想了想,算了。

一对夫妇正站在车边,不耐烦的嚷道:你们这些装修队的,素质太差了!停车不留字条,找你好半天了啊!

挡风玻璃上的字条,不知何时滑进了缝隙里,埋没了关键信息。我一个劲儿道歉,说着对不起,一边钻进车里,打着火,挂挡。

收音机响起。一把浑厚的男声缓缓的读着一篇文字,配着舒缓的音乐,像是某个节目的片头。

......我一直以为,跑步能让我更好的认识脚下的这座城市,在轻松的节奏中丈量这片土地。

尤其是对建筑师而言,徐徐行进间阅读城市,感悟人体尺度与城市街道肌理的融合,也是颇为有趣的体验。

渐渐的,我发现,跑步并不仅仅是在丈量城市。

我也在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生活。 [1]

在这一瞬间,我感到自己的毛孔在猛烈的收缩,随之而来是一种惊悚的感觉。

属于我一个人的孤独时刻。

这个世界上大概也没有人可以跟我分享这一刻的体验。

在这个原本不太可能相遇的时间节点里面,我遇到了从前的自己。

一年之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轻健身。

只有我们这伙人的一腔热血,一笔用血汗辛苦筹措的小资金,几张只有设计师本人才能读懂的图纸,潦草简陋的工作计划。焦虑,无助,自卑,看不清未来的迷茫,懦弱,自大,畏惧,嫉妒,憎恨,盲目......所有的,所有的那些应该会出现的负面情绪,我们都经历过了。

每一次欢欣雀跃,每一次激烈争吵,每一次疲惫不堪,只要是到了计划中的那一天,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 ——

啊,停一下,我要去跑步了,你们别打扰我。穿上跑鞋,手里拿着一小瓶水,义无反顾的跑出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控制不了。

不管是酷暑骄阳,暴雨台风,还是电闪雷鸣,严寒刺骨,所有这些恶劣天气,从来不会给我面子。假如因此而放弃,那大概会是一次被记很久的事情吧。

可是,最终,这些所谓的困难,在我这顽固的习惯面前,最终也只是沉淀为普普通通的训练记忆罢了......

保安员再次不耐烦的敲打着车窗,让沉浸在回忆中的我瞬间清醒过来。赶紧挪位,静候一旁,等夫妇二人终于远去,再赶紧驶入腾出来的车位里。

四下里已经没有别人了,真是个安静的下午。

走上台阶之时,我忽然有点想笑 。

堂堂 ‘中央台经济之声’,他们没得到我的授权就用了我的文字,是不是该去联系谁申诉一下?再怎么着,是不是也要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啊?

掏出手机,系统里忽然又冒出了一张新的订单,大约还有20分钟就要入场。我赶紧把摊了一地的东西收进箱子里,放回设备间,走出门去。

7

临近比赛,开始逐渐减量。

从每周一次的35公里,逐渐回到20公里。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算是非常惬意的距离,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赏沿途的风景。

花城广场连着几周在办灯光节。展品工艺可能略显粗糙,却不妨碍四面八方的游客聚拢过来。我穿着短裤背心奔跑在羽绒服人堆里,跑着S形的线路,灵活自如,却已不再是件负累。

“看,那个人,这么冷的天还穿这么少在跑步哦!”

不过呢,依然还是奔跑在桥上的时候最美好。看着美丽的城市就在脚下,不远处的广州塔,照亮着整个夜空。

所以,我想,要完成这次马拉松比赛,应该也不会是太过艰难的事情了吧。

并不是因为在这一天我会跑的多么出色。

并不是。

而是因为此前的悠长岁月中,我已经为此孤独的奔跑了几千公里。

我想,将来我们成功了,也一定不是因为那时候的轻健身会是多么的完美华丽。

而是因为,我们每个深夜去后楼梯间抄一次电表,跟每个新来的会员闲聊,在门前花园里捡树叶,捡起簸箕里遗漏的螺丝钉,记录是日温度与空调的差值,计算会员编号中位值落在哪个月份区间,比较不同供应商花艺的素净程度,权衡视频带宽占用整体资源的比率,考虑新印刷的海报色域是否还有修正的空间.......

假如,我们成功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