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年轻人的看法的作文

本站作者 2023-11-27 10:57:00

我也年轻过说说

周末一个人在上海,闲着没事,写点东西吧,谈一下最近“躺平”也好,“内卷”也罢,关于年轻人焦虑和愤怒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先说“年轻人”的定义,我不知羞耻的认为37岁的自己也算是年轻人,哈哈。

但是我这里想说的年轻人,是比我更年轻的人,在23-30岁的年纪范围中,也就是90后。

不说放眼中国,就说自己身边的,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合作伙伴,或是公司里面的同事,这个年轻段里优秀且有成就的人好多好多。

合作方小叶,自己开的自媒体工作室,上次聊天发现她居然是97年的;

认识一个私域的小伙伴,已经有两年社群的运营经验,谈吐老道,分析问题也比较深刻,是2000年的;

还有一个92年的朋友,不到30岁的年纪,两家直播公司,一家广告公司,每天电话接不定,上海杭州两地跑…..

自己公司里有一个94年的小姑娘(在我眼里是),思想非常成熟,为人处世情商也很高,学习力很强,我觉得很多年纪比她大、工作经历比她多的人都没有她厉害;

真心的觉得,他们可比十年前的我优秀的太多太多,不论是认知、表达,还是创造性都很厉害。并且在和他们的交流当中,我觉得自己也会收到他们的启发,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甚至学到很多。

此时的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老头子,感叹的说道“后生可畏”。

优秀积极的年轻人,我身边就很多很多。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各类的社交媒体上,公众舆论导向里,对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绝望,对制度和层级越来越抗拒,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消极…..于是出现了一群“愤怒”的年轻人。

舆论热点中:

何冰B站拍“后浪”,被骂了;

白岩松说“不会吧”,又被骂了;

马云二谈996的意思,还是被骂了;

我试着解读茅台董事长的那番话,也被私知友信骂了。

对了,连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也被骂了…..

“这帮孙子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些说话的人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哪里知道我过的是什么日子?!”

“一个说我对钱没有感觉的中国首富也太虚伪了吧?”

“现在社会卷成这样,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还是躺平好了….”

........

所以我也说说对年轻人的“愤怒”的一点想法。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2007年的时候,曾经在QQ空间里写的一篇日记。

对,14年前的时候,那时我才23岁,刚毕业。

那时候,我应该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一个月拿700元,南京的房租400块一间。

当时每天加班,工作总是达不到领导的满意程度,收入少,月月靠信用卡套现度日。

我和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大学开始谈恋爱,一起毕业,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不到2000块收入(她拿的比我多,哈哈)。

买房?做梦。

结婚?再说。

未来?不知道。

因此在无比压抑之下,我在2007年的某个晚上,QQ空间里,写下了那篇日记。

早就已经删了,日记里大概的意思我还记得:

就是说我们这届80后的人,是多么的痛苦啊!大学毕业后毛用都没有,没有分配,没有福利,房价那么高(2007年南京桥北房价接近5000,市区更别想了),要知道我那时的理想,是通过几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公司的干部,工资达到3000元。

写下那个日记后的那晚,好压抑啊,还喝了酒。

那时候,哪有微博?哪有微信?哪有知乎?哪有B站?哪有抖音?哪有社交新媒体?

只有QQ空间和少数几个博客论坛。

我的抱怨和吐槽,我的牢骚和委屈,我的愤怒和痛苦,哪里有人听得到?

同理,当下社会,和我一样情况的小年轻们,也被低收入、高房价、辛苦的工作、渺茫的未来折磨和毒打着。

只是,在那个年代自媒体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这样的声音大家只能“意会”,不能被更广泛的“言传”。

没有那么多集中的声音发出,自然也就不会形成今天这样明显和突出的“社会舆论”。

2021年,14年后。

我和妻子在上海衡山路拍摄结婚十周年的婚纱照。

看着镜子里的我和她,我说了一句废话:我们这一路十几年都走过来了啊,不是吗?

她说:是啊,你没有以前那么帅了,哈哈。

今天,我的事业和生活都还挺好,具体不细说,免得被骂。

只是觉得80后的我,也年轻过,也愤怒过,也迷茫过。。。。

我记得有个电影,杨千嬅和陈奕迅演的【每当变幻时】,结尾处,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女主开着名车,路过自己年轻时工作过的菜市场时,她说:

“十年间,我想做的事没有全部做到,以前我会觉得这是失败;现在我觉得这并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过程。”

是啊,平凡出生的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穷过,也哭过,还闹过。

后来,成长了,经历了,或多或少也收获了,所以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过去十年,从25岁到35岁经历和得到的一切。

也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跟着时代一路过来,很多方面也都释然了,这也是年岁赋予人的成熟。

10年前的我,会上天涯和西祠做键盘侠怼天怼地;

10年后的我,偶尔偷偷在知乎发表一下观点,还常常自删,怕被攻击,哈哈。

10年前的我,一穷二白的站在马路边,羡慕着那些开豪车的老板和街边喝着咖啡的精英;

10年后的我,每日在工作上紧张焦虑,顾不得吃午饭,睡不着安稳觉;

10年前的我,对国家的发展,对全球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

10年后的我,更多精力都放在眼前要做好的事情上;

10年前的我,不理解那些大我十几岁的人,经常吐槽老板,笑他们不懂;

10年后的我,即便是面对来自更年轻同学对我的冒犯,也可以一笑了之,并且也更懂体量父母,尊重领导。

10年前的我,有所谓的“偶像包袱”和相貌焦虑,对自己的外形和长相很在意;

10年后的我,胖了老了,头发也没有以前多了,但对自己的气质和状态挺满意的。

坦白说,我非常能够理解比我年纪小的朋友们的焦虑、愤怒。因为我自己也曾处于那个时候。

十年前没有996、没有职场PUA、没有内卷这些词汇——但这些现象在当时也都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比今天少。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中国年轻人并没有活在所谓的乌托邦里。

打我24岁正式上班,从一家创业型的小公司开始整整十年,没有哪天是轻松的,甚至我还被老板骂哭过——我是男的,受不了那个气,一个人躲在楼梯处的安全通道掉眼泪。因为公司小,被合作方指着鼻子辱骂,根本看不起我。这些糟心的事情都经历过。

那时候的社会还没有对“成功学”、“打鸡血”式的培训那么排斥,人人都想着出人头地,每天像教徒一样呐喊着“我要成功”——想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傻好低级。但!确实有用,哈哈!至少让你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

那时候的我,真的把公司当家,把老板当家人——换做现在,早就被各类UP主骂死了:

不要把老板当朋友!

不要把公司当家!

因为公司从来没有把你当人!

你打一份工,不要谈情,不要谈价值观,不要谈梦想!

就是打工挣钱养家,比什么都实际!

但是我没有,因为我在的是创业型的小企业,如果在创业初期,大家没有抱团取暖,没有全心全力,没有相互信任的话,我们是不可能走过十年,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团队,变成数亿销售的大企业。

我私下也有抱怨过老板,但是抱怨的点不是钱,不是辛苦,而是对企业经营的方向,大家意见不一致——其实,这一点才是最要命的。

后来我34岁的时候,离开了我呆了十年的公司,一个人走出来在上海打拼。几年后,到了现在的位置,其实是能和当时的老板共情的。

因为立场不一样,位置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视角不一样——所以思维方式才会不一样。

人越往上走越孤单,能理解你的人越来越少。

可能随着年纪的增长,有部分人会在工作层面上走的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面对的压力和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时候,你回头再看看年轻时,那个怼天怼地,哭着喊着说没钱,说生活无聊,说没有尊严的自己时——会觉得,哇,那时候多幸福啊,哈哈!

我说这些,敢肯定的是,很多30岁以下的小伙伴们根本不可能共情和理解,大家会骂我凡尔赛,会说我“”何不食肉糜”。

但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啊,一个普通的来上海工作的中年(青年?)已婚男罢了。

我不是那些90后创业成功者,不是金融界的精英,不是偶像剧里又帅气又多金又有工作能力的霸道总裁,就是一个普普通通37岁的上班族而已。

在我现在的年纪,我可以和比我小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境,如果大家愿意听的话:

1、我依然对事业发展有着很大的野心,因此给自己制造了很多压力;

2、我时刻都在和自己的平庸对抗(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我正视自己的动物性(自私与欲望)和贪婪,也在尽可能约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4、我欣赏比我小比我优秀的年轻人们,很愿意和他们交流;

5、我也深信那些年纪比我大,比我有着更深阅历的长者和前辈们,必然有我学习的地方;

6、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压力,每一代年轻人都需要奋斗,当然,也要做好奋斗后“外在失败”的心理准备,我说的是“外在的失败”;

昨天这一席话,我在下班后和公司里一个00后实习生聊到了,她满眼放光的听我说着过往经历。

我问她能不能理解?

她说能,好像电视剧里看过的那样。

我笑了说,没事,不用理解,也不用试着体会,做你自己吧,岁月和时间会让你学到很多。

然后她说:好想快点长大,想你们一样。

我问她为啥?

她说,现在刚出社会,没钱,啥都没有着落,对象也好,工作也好,房子也好,未来也好,都不确定,想赶紧过去;

她又说,前几天大她十岁的哥哥,说能回到她这样的年纪就好了,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精力,可以发展事业。

你看,年纪小的,不满足于现在的处境,希望赶紧渡过这段青黄不接的年纪;

而年纪大的,不甘心现在的处境,希望回到过去加倍弥补。

而我看过一个采访王石的视频:

记者问他:很多人都希望变年轻,回到过去,像您这么富有的话,愿意用现在的财富去交换几十年的青春吗?回到过去?让自己变的年轻吗?

不翻原视频了,年近70的王石很坚定的否定了,他的大意是:根本不想!我觉得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怎么可能用钱变回过去的自己?现在的我是通过几十年的磨砺、沉淀、积累塑造出来这样一个人格、心灵和认知,这是用多少钱都换不换来的!

换句话说,王石认为,年轻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人这一生中的经历塑造而成的现在的自己,才是最宝贵的。

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很有启发。

但是现在的同学们不一定理解——包括我在内,只能说启发,而不能说完全理解。

其实,人真的不可能那么早熟的,一切都要遵循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少年老成的人很少,有的也是“假成熟”,只有被时间、岁月打磨后,才能有很多更为深刻的想法,和宽大的胸怀。

你问我今天的年轻人苦不苦?当然苦!

但是好像这百年来,中国没有哪一代人的大多数是不苦的。

你问我今天还有没有机会?当然有!

但你问我在哪?我要是能告诉你的话,早发达了——就像如果二十年前去买房子一定暴富,但处于那个时代的你有先知吗?

你问我现在是不是内卷?当然是!

但每个行业,每个时代只要竞争大了,参与的人多了,就一定会,形式不一样罢了——新的赛道,新的机会需要新一代去发掘;

你问我能不能躺平?当然不能!!

你喊躺平没问题,就当抱怨了,就当要吐槽了,就当发泄了,就当过过嘴瘾了——但不能真的躺平!你一躺平,倒霉的就只是你而已,反而身边的人机会更多了,不是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