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总是变来变去(领导老是变来变去,计划总是被打乱,该怎么办)

本站作者 2023-12-07 11:56:00

政策总是变来变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领导让你整理一份客户需求分析文档,你熬了好几个大夜马上就要交付了,他突然告诉你内容框架要重新调整。

于是你又重新收集资料开始重做,做到一半领导又让你再等等,因为关于框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手上的活儿正按部就班地进行,领导突然告诉你活儿有变,这样的事情在职场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领导的想法经常会改变,我们的工作计划也日常被打断,这些情况在职场都很常见。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呢?

1

事实上,变来变去的又何止领导?

火力全开筹备了一个多月,新的系统马上就可以上线了,客户紧急终止了,说他们内部出现了一些状况,项目暂时搁置。项目结项汇报,明明说好是你的搭档主讲的,汇报前一天晚上他给你打了个电话,说他讲不了了,要换成你讲。花了好几个月筹备一个千人规模的高峰论坛,报名通知都发出去了,一场疫情扑面而来,挣扎了好久最终只能狠下心来无奈地叫停。

这个时代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变化是无处不在的常态,这样的道理我们似乎也懂。

可当我们真的遇到了领导变来变去,客户变来变去、搭档变来变去等等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变化,愤怒、无奈、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还是会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影响着我们。

那么,这些负面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呢?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我们分别来看看是哪两方面,看看我们要怎么去应对:第一个方面,是认为工作的努力白费了。

大多时候,意料之外的变,往往意味我们之前做的事情或者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将被推翻,需要重新开始。

可是,事情进行到目前这个状态,我们一般也都已经注入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在里边了,变数出现了,前面做的事情用不上了,那这部分的努力就没法产出期待的结果,对我们来说这些努力就相当于白费了。

辛辛苦苦的努力到最后白费了,是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可是仔细想想,你付出的努力真的一点收获都没有吗?

我们常常习惯了把一项工作最终的结果当成了努力能够获得的唯一结果,如果努力了,没有得到预期的最终结果,我们就觉得它白费力气。

但努力能收获的,真的就只有最后的那一个结果吗?

2

近一个月以来,我的助理在给我们的新产品设计产品介绍PPT,因为对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的调整,这PPT前前后后改了已经不下8次了,还没有一个定案,感觉我的助理已经有点崩溃了。

于是,我找她聊了聊天,她跟我说,这一个月都没什么产出,觉得很挫败。

我告诉她,虽然方案还没出来,但她整理出的好些个内容,比如产品的具体内容、运营流程等等,我都已经提前拿出来跟客户分享过好几次了。

客户在这些内容基础上给了我很多重要的反馈,这都是她的过程小成果起的作用呢。其实,这样的过程成果在你的每一次任务执行中也都有,它们往往在内容上相对独立,你自己或者团队中其他人都可以拿去单独使用,比如,一张数据图表、两行代码、一张模型图等等。

你看,不是非得把最后的那个结果做出来,努力才算有收获的,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小成果,不也是努力的一种收获吗?除此以外,其实你还能有另一种收获: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我们通常都要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方法等等。

比如,写一份用户分析报告,可能会需要了解一些消费心理学、用户行为方面的知识,需要去统计、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需要花时间琢磨如何提升报告的逻辑性和美化感等等。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客户消费心理知识等等,还学会了数据统计、整理和分析的方法、PPT制作的技巧等等,这就是努力的过程带给我们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通过实践带来的学习和个人成长。所以,当你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还因此而难过和烦躁的时候,你可以做的,就是放下对“最终结果”的执念,去看看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小成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怎样的成长。

3

变化之所以会引发负面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不确定性的抗拒。

这次事情变了,谁知道下次、下下次还不会不会再变呢?

变化越是发生得频繁,对于接下来要做什么、做多久、要怎么做等问题,我们就越是心里没底。

人的本能是期待确定性的,这种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确定会对我们的本能造成冲击,这种冲击是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想要应对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职场上的这些变化从哪里来。

通常来讲,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的变动,都受到了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指的是与事件里的人本身相关的那些因素,比如他所掌握的知识、获得的信息、具备的技能、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

外部因素指的是个人以外的环境因素,比如组织需求、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地了解一下:我有个设计师朋友,在乙方公司做平面设计。

前段时间,他接了个活儿,要设计一套深蓝色调的中国风美妆海报。

因为交付时间紧,他连着一个礼拜加班到深夜,眼看方案快要交付了。

客户突然通知项目经理说因为他们竞争对手同期也上了一款类似的产品,风格色调也是深蓝中国风,所以他们对产品的整体视觉设计做了调整,因此海报的色系,包括风格可能都要做一些变动,他们建议做成鹅黄色调的轻奢风,当然如果有更好的设计方案他们也能接受。

因为这次变动在协议范围内,我的朋友只好重新修改方案。

当他正按照客户的意思重新设计海报的时候,他的项目经理又跟他说,再做一套鹅黄色中国风的海报给客户选择,因为他觉得中国风的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这套美妆产品的气质和内涵。客户的设计要求从“深蓝色调中国风”变为“鹅黄色调轻奢风”,这是由于竞争对手的行动引发的市场变动,这样的因素就属于外部因素。

而项目经理考虑到客户产品的定位,经过思考和分析,在“鹅黄色调轻奢风”的任务要求之外,增加了再做一套“鹅黄色调中国风”设计的要求,是由于他对产品和设计的理解,以及多年以来的项目经验得出来的判断,这样的因素就属于内部因素。事实上,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我们其实都很难去改变。

但难以改变不代表就对它无计可施:我们没有办法让事情按照我们的想法发生改变,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意料之外变成意料之中。

比如,你可以主动与领导、客户沟通,提前去了解变动信息,预判变动的可能性,及时调整任务,从而减低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

4

综合上面讲的两个方面,在这里,针对职场中的不确定性,我给你两个建议:

这说的是,在关注最终结果的同时,也要同步关注过程结果和成长收获。

你可以在任务过程中经常问自己两类问题:一类关于过程结果,比如“这段任务经历有取得一些小成果吗?都有哪些小成果?”第二类关于成长收获,比如“我在这段任务经历中学会了什么?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二,变动探询。

这说的是在过程中通过主动获取信息来预判任务变动的可能性,帮你及时作出调整。

你可以在接到任务或完成任务时考虑两类问题,第一类关于外部因素,比如“关于这个项目,市场有什么变动吗?”“变动是面向哪些方向的?对项目有哪些影响?”

第二类关于内部因素,比如,“任务现在的进展状况,老大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或者优化的?”通过这样的主动询问,你就可以提前了解更多任务的信息,预判任务是否会发生变动,提前做好准备,及时调整工作内容。

写在最后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更多不确定的问题和情况,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内容为起点,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更加淡定自如、积极主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