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的蜕变陶艺说说(白明:泥火记忆的艺术形式与变迁)
新熵埴之观
泥火记忆的艺术形式与变迁
文|白明
意大利空间主义大师封塔纳1959年有一件著名的艺术作品《空间观念/自然》,是由一条金属丝在一团泥上切出一片并在上面划了一刀后烧制而成,所传递的关于对空间、观念和自然,技术与表达本质的思考直到今天仍有启示作用,是我认为的现代陶艺史上经典和值得反复研讨的作品。
丰塔纳作品 空间观念/自然
之所以没有以美国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斯,日本现代陶艺旗手八木一夫的作品为例,是因为我想抛开陶艺家身份背景所限,更好的回到艺术本体中来讨论和展开“如何看”的问题。
对后两位来说,他们都是循着陶艺创作之路从技术磨练至个性觉醒缓慢而成,他们也曾循规蹈矩,做着精美的容器,在容器上画着与传统息息相关的装饰且具备了传统陶艺家具有的几乎全部的品质。
彼得·沃克斯作品
八木一夫作品
在神奇的同一年,1954年,他们走向了迥异于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的新艺术表现的道路,登上了陶艺的另一座山峰,现代陶艺由此在东西同时出现。这两位重要的艺术家,完全是从自身的陶艺家身份中被唤醒,走向现代陶艺表达的新风格之中。
他们是从质疑、困惑中走来,他们在不同的陶艺的容器性和拉坯的工艺中发现了泥土的自我表达和泥土的自由属性。
彼得·沃克斯(Peter Voulkos)在拉坯
将旋转中拉坯的技术,分解成塑造性粘贴和立体的光影的表达。这种颠覆传统审美的方式,唤醒了泥性,掀起了美日现代陶艺的风潮。而这些都是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中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陶瓷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出现在流向今朝的艺术河流之中。
彼得·沃克斯和八木一夫在他们的作品中依然绅士般地保持了陶艺人的审美经验和成型技巧,无论他们在作品的结构和表达上做了多么让人惊异和富于才情的探索和引领。
丰塔纳于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Rosario,Argentina),父亲是名在意大利出生的专业雕塑家。他在米兰度过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最著名的艺术贡献在于其一系列“割破的”画布作品。
封塔纳却迥然有别,作为空间主义的巨匠,他的一块泥超越了陶艺家的身份也摆脱了陶艺的经验与束缚,从而将陶泥从技术与实用与生活中干净而自信的分离出来,仅仅成为艺术表达与个人认知的材料而被使用,从而赋予了陶泥全新的生命形态。这样的作品如果仍以实用、技术、精美来联系着传统生活陶瓷的历史来判断美与不美,是荒唐和可笑的。
彼得·沃克斯和八木一夫在陶艺创作中拥有的技巧与渊源,使他们在创作中仍以陶艺家的身份在思考问题和对待材质,此时的封塔纳已经走到了陶艺的边缘,他更敏感和直接的在裸露的泥上看到朴素的本真力量,看到了自然、时空与观念的坦荡与动人心魄,他那自信而有力的一刀,给了这块泥以灵魂,这是人的灵魂与泥的灵魂的伟大拥抱。
在我的眼里这件作品彻底解放了捆绑着泥土的一切枷锁和技术的束缚,将陶艺还原成只属于泥土和火的气质与人的一见钟情。这种还原的本身也还原了陶艺原本应有的生命,也还原了人自身生命的爱——对泥对材料的伟大的尊重和敏感且以最不人为的方式呈现。
创作中的丰塔纳
人们总是将最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史中那些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的艺术大师和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出现,往往不在于拥有多么高超的技术、难度,一些初学者还能从外形上模仿和复制。就像杜尚将小便器搬进博物馆,后面就有将旧家具、工业垃圾、日常生活现成物也搬进博物馆,但是不论怎样挪用和照搬都超越不了杜尚对艺术史和文明史的颠覆与建立的巨大价值。
同样,封塔纳的这块最简单的、普通的,几乎不含有技术含量的这块泥,对世界现代陶艺所起着的引领和启示的作用同样具有引领性。
丰塔纳作品
简单的从现代性、当代性来说,陶艺和所有的现当代艺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比其它的现当代艺术遇到的问题,更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和地域性。
世界上没有那一门艺术形式,如陶瓷艺术一般与我们人类的进程、文明和日常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艺术门类中,往前每跨一步,都将遇到远远大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质疑、阻碍和大众的不满。
丰塔纳作品
越是与人类文明史息息相关的古老的艺术门类,越具有强大的、顽固的审美惯性。这种审美惯性,远不仅是在外形上和艺术表层上,而是与人的内心情感依赖、成长记忆、甚至文化的族群集体潜意识息息相关。
当这种记忆受到挑战,受到改造和受到质疑,甚至颠覆的时候,人们从视觉上的不能接受转而从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抵触,进而充满敌意。这样的审美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如中国这样的在中国的现代陶艺史进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和面临的困难。这也更显示出中国的现当代陶艺在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国际性影响和发展更值得关注、关怀、研究和梳理。
我在上个世纪末,在论及世界现代陶艺发展与中国现代陶艺现状中曾谈到现代陶艺发展的源流,陶艺的风格与流派,重要代表性陶艺家,当然也谈到了中国陶艺面临的困境、取得的成绩,还有存在的问题。
时隔20年,这些问题仍然还是存在着,只是层次和范围的深浅大小不同。有关艺术理论和流派,技艺与方法等在今天中国的各式展览和巨型画集、艺术评论集中充斥,艺术现象被各种名词和主义裹挟,在此,我愿意回到开篇,由封答纳《空间观念/自然》的一块泥引导,回到陶艺材料的元素里去。
创作中的丰塔纳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白明;新熵埴之观;泥火记忆
相关阅读
六、结语
现代陶艺起始于1954年的美国,它是伴随着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自然发生的,并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缓缓的加入这股宏流。中国传统陶瓷的璀璨历史已无需任何人去复述、描绘,正因为如此,中国今天的现代陶艺和世界陶艺的交流在这个艺术门类中反而显出了远远大于其他艺术门类交流的特殊的文化基因价值和重大意义。艺术之所以重要,是关照和呈现了人自身的问题。艺术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呈现了时代的意义。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作品也就呈现了我们的文化角度。这个展览就是以今天的陶艺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艺术永远是在人性中垦荒。
五、关于展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这次国际性陶艺大展,其实是想尝试着用艺术博物馆、策展人与学术主持等不同的空间、角度与学术关怀下共同梳理和选择并呈现今天世界现代陶艺创作的多元化现状。此次展览由四部分组成。1融合延伸;2见微知著;3象外之韵;4聚集拓展。其中第一单元选择以容器性创作表现为主要类型和具有传统艺术渊源的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同时将国外在容器性陶艺创作中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的重要艺术家也置于其中。这个单元明显带有折中主义色彩,不同的艺术家在传统中消化、改造、延伸和融合,使作品具有新颖与怀旧的双重属性。我们之所以将西方陶艺家和中国陶艺家,在此次展览中分类并置于同一空间,是想将中国的现代陶艺置身在国际的大范围内观照呈现。
四、我们怎样看待技术与表达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陶瓷般与人的进化和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并提升着我们的审美和赋予技术极高要求的同时又获得巨大尊重的艺术形式。从特定角度讲,陶瓷艺术史是人类的生活史与美学史的代表种类。在传统中,陶瓷艺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审美的引领,中国恰恰是世界在这领域具有天赋和才情并在认识泥、火与自然与人的关系中独具匠心的伟大国度。从汉唐至宋再至明,我们在陶瓷艺术尤其是瓷的艺术成就中光芒四射,并形成至今不衰的独特、精湛的制瓷技艺。使陶瓷艺术在千年前就走上了技术与材质审美与器物美学的高峰,这种美的遗产代代累积,我们已经不能容忍在陶瓷中看到残缺,看到技术的失误,看到烧成之火的肆意而为所呈现的傲慢。我们恨不能,只是凭借人的想象和技术将泥土与火,完全至于人的控制和约束之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