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德是什么意思 守口,守位,守欲,守度,守心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用白话讲就是,有足以称雄的实力,而安守着柔和的状态不露锋芒;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洞烛千里,却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可以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永恒的德行才算圆满,回归到纯真质朴。
总结起来,君子都是藏器于身,但安守本分,不漏锋芒的人。要做到这点,靠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心。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一个字:守!
都做到了守时、守矩、守心。
毕竟,心有所守,行事才能磊落,为人才能畅达。
01
守口,不惹祸
《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这是让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嘴。
有人在与别人相处时,夸夸其谈,自认为似乎眼界很开阔,知识很渊博,积淀很丰厚,岂不知给人的感觉却是轻薄、肤浅和狂妄。
吉祥的人言语很少。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心一静下来就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所以话不多,但是话一出来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能够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
庄子在《人间世》中感叹道:"夫言者,风波也!自古以来,祸从口出的例子数不胜数,轻则得罪人,重者甚至丢掉性命。
《艾子后语》中记载: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他自称自己已经活了几千年了,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苍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上古神仙。
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的不轻。太医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守住嘴不是不说话,而是会说话,就是孔子所说的“讷言”。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则曰:“大辩若讷。”“讷言”,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守住嘴就是在不高兴的时候不说话;心不平时,不说话;有牢骚、有情绪时,紧闭口,不说话。
谨守本分的人,能守住位,能守住心,能守住嘴,认认真真做人,脚踏实地工作,
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不欺不诈,不妒不媚,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自然能够避除灾祸,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02
守位,安本分
《易经》中讲:“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这句话是提醒人们,要安守本分,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否则会有灾祸。
所谓守本分,就是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曾子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
《长短经·反经》里,记载了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路之间的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去做邵这个地方的长官,鲁国的卿大夫季氏限百姓在五个月以内开通一条运河,由子路主管这件事。
为了要鼓励大家做工,公家的经费又不够,子路就自己掏腰包,把自己的薪水贴上,乃至从家里弄粮食来,供给大家吃。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好给工人吃的饭倒掉,把铁锅给砸破。
子路气坏了,跑去跟老师吵架,对孔子说:先生天天教我们要做好人好事,推行仁义,现在我这样做,却让子贡来捣乱。您这是嫉妒我行仁义吗?
孔子却说:子路!你不要糊涂,当了天子的人,因为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能爱天下;当了诸侯,就爱自己国家的人民;当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普通人,就爱自己的家人。
仁义之举当然是好事,但是超过了范围的仁义,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威。对你自己,对大家、对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过其所爱,是曰侵官”)
孔子这样做,也是对子路无比的慈爱,是爱护学生如自己的儿子一样,因为子路这样一做,他会大得人心,但必然会引起的嫉妒,有人就非把子路害了不可。
所以,就连实施仁义爱人这种事情,晓得自己的本分,也要恰到好处。
在哪个位置想哪个位置的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越矩,就是守住你的位。
03
守欲,才自在
古人云: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亡于芳饵。
多少人,本该活成主宰人生的王,最终却沦为了欲望的奴隶。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国王很感激服侍自己多年的仆人,于是便对仆人说:“你尽管向前跑,只要在日落之前绕一圈回来,围到的土地就全部归你。”
仆人欣喜万分,不停地向前跑,太阳西落时分,他终于绕完一大圈,返回了原地。
可惜的是,最后竟因过度劳累,倒在了地上,再也没能醒过来。
穷尽一生,仆人得到的,也不过是埋他的七尺地。
《庄子》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欲壑难填的人,只会失守眼前的幸福;贪得无厌的人,断送的是自己整个的人生。
王阳明在12岁时就读私塾,每天去私塾的路上,都要经过一个人满为患的小赌坊。
几天下来,王阳明向同伴提议换一条路走。同伴不解,问他为什么。
王阳明如实回答:“我怕看多了,会产生欲望。”
同伴哈哈大笑:“不会的,看几眼不打紧的。”
就这样,同伴坚持走老路,而王阳明却选择了绕道去私塾。
一个多月后,同伴接连几天都没来上课。
原来,同伴前段时间迷上了赌博,越赌越大,输掉了很多珍宝。此时,正被父母关在家里反省。
王阳明叹了口气说:“避免沉迷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甚至不多看一眼。”
人,有所敬畏,才不敢为所欲为;有所持戒,才会心生定力和智慧。
作家冯骥才曾写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就是欲望,具有伟大品行的人,不过把它看守住,不任其跑出来作乱罢了。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
不被声色犬马遮望眼,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恪守精神的素和简,轻装上阵,方能行至高远。
04
守度,知分寸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对待得失要有“度”,人不能万事做到十全十美。做事要进退有度,既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
子贡曾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
子贡又问:“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
孔子回答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曾国藩因湘军而名声远扬。从组建湘军到湘军不断发展壮大,曾国藩一直是湘军的核心领导人物。湘军攻城破池,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随着湘军日盛,曾国藩开始注意起“分寸”问题。
在这种关键点上,稍有不慎,庞大的湘军就可能变成曾国藩的索命绳。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清廷放心,避免了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做到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会在一个点上发生转变,对应事物的这个特性,为人处事也应讲分寸,懂变通。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才能在分寸间求得人生的高度。
分寸,是人生的关键。
05
守心,得始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守住初心。
苏轼小时候,母亲教他读《范滂传》。
苏轼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人。
十几年后,苏轼入朝为官,因为心中的坚持,他被贬出京城。
他的坚守换来了一生的颠沛流离,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立下的誓言。
黄州救助弃婴,惠州改良农具,海南教书育人。
在朝为百姓谋利,在野则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用一生,成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格,成为了千年以来最受爱戴的诗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不忘记自己为何出发,才能最终到达彼岸。
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是对人生最大的辜负。
《孟子》里说:“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真正的聪明人,都明白,征服星辰大海,首先要做到的,其实就是管好自己。
知人不评,出言有尺,守口,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兢兢业业,安守本分,守位,是恪尽职守的品德;心有猛虎,时刻拴链,守欲,是省身克己的智慧;凡事适度,过犹不及,守度,是高明处世的境界;不乱于心,不畏前行,守心,是寂静沉潜的修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