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怎么处理【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3-14 21:07:00

但是又不是很明显

同行评审作为学术领域的一大创举,是保证学术文章质量的关键,也极大地推动了科研学术期刊的蓬勃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起来应该公平高效的同行评审,有的时候也会对研究者造成一些困扰。

比如,很多研究者其实都经历过“很有侵略性”的审稿人。他们在对你的工作提出意见的时候不仅用词刻薄尖锐,甚至有时还会参杂一些个人情绪。

甚至有的审稿评论并不是针对文章工作,而是充斥着对作者个人的否定和主观批评。这种审稿意见对科研新人的打击尤其巨大。本来好不容易做出一些工作,费尽心力写出一篇论文,结果被审稿人批驳得处处错漏、一文不值。于是,一些本就内心不够强大的研究者可能会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当中。

这种自我否定虽然大多数时候会逐步恢复,但恢复快慢和效果好坏就因人而异了。

那么,如果我们收到了一些比较“刻薄”的审稿意见,该怎么办?

首先是调整好你的心态:

你一定要知道,审稿意见并不一定代表了你的文章水平,更不能代表你个人的能力。你的工作和水平,不是被一两个审稿人的意见所左右的。其实,随着科研领域逐渐细分和深化,有些时候,你的审稿人对你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了解。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审稿意见虽然可以参考,但绝不是金科玉律。更何况,一些审稿人打着“批判性”的幌子,夹杂了一些“刻薄”的个人色彩。

Nature职业板块在去年刊登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作者所在领域,43%的同行评议意见都会包含至少一条与专业无关的评论,10%-35%甚至包含贬低性的语言。我们当然欢迎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对于单纯的批评和挑剔,无视它就好。另一方面,面对审稿人,我们最好保持平和以及平等的心态。

一些科研工作者常常出现两种不平和的心态。一种心态往往出现在硕士博士这些科研新人身上。他们会觉得审稿人都应该是领域大牛,说什么都是对的。但还有另一种心态,一些资深研究者,对自己的水平和研究内容很自信,觉得审稿人不如自己专业,所以抱着轻视的态度对待审稿人意见。这两种心态实际都要不得。所谓“学有先后,达者为师”,不能太过自信,也不必过于自卑,平等交流才是学术科研圈最好的状态。

去平和的回复审稿意见

当收到审稿意见的时候,可以别忙着回复和改动你的文章。不妨先冷静一下,细细消化这些意见,有所侧重的做出回应。不同的审稿意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不专业甚至刁难的意见

针对个人的刻薄评论

对那些建设性的审稿意见,我们当然要认真对待。不过也要注意,有时完全听从审稿人意见修改你的文章,可能会让你文章结构或者主旨思想发生改变,你要想清楚这点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和审稿人交换你的想法和意见,大家共同讨论。一些审稿人还是愿意听一听作者的想法。

第二类意见,就是那些不专业甚至“刁难”的意见。这些意见往往是由于审稿人自己对于你的文章并没有那么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提了一些苛刻的意见。应对不专业的评论,往往要比那些建设性意见更加费事。如果你完全按照审稿人所说的修改你的文章,很可能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甚至偏离了文章原意。

对这类问题的回复,你仍然要保持一个平等的心态。仔细写一封回复邮件,保证回复的严谨和逻辑,同时不卑不亢,保持礼貌。

对不合理的意见,你可以解释清楚“你为什么不认同这些意见,哪些方面不认同。”如果你能为你的观点提供文献或者数据参考就更具有说服力了。

其实很多时候,审稿决定都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最后,对于那种针对个人的刻薄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