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的说说 逻辑思维: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技巧

本站作者 2024-01-26 16:51:00

理清思路的说说

为什么要讲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一直是职场的重要技能之一。当遇到某个问题时,你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梳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与解决方案;当需要向他人陈述结论时,你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梳理即将要表达的内容,划分清晰沟通中的结论、背景、论点,从而将你的结论条理清晰的传达给对方。

几乎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越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沟通表达就越清晰。

接下来,文章将分别从逻辑思维如何运用在思考过程中、如何运用在沟通表达中去展开介绍。这两种情况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已有结论对外陈述,还是未有结论对内分析挖掘。因为现在大多数逻辑思维的讲解都是更注重教给我们如何对外陈述,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从沟通表达的场景开始介绍。

表达框架: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

在问题被梳理清晰的前提下,运用逻辑思维去沟通表达,一般是遵循论点/背景--->结论--->理由--->行动的整体框架。接下来逐个介绍各个环节的关键点:

1. 论点/背景

论点,一般指接下来谈话的中心内容。论点阐述时经常包含背景介绍,它们往往不可分割。

阐述论点,应尽量从对方了解的信息开始阐述;

我们可以使用 5W2H 法来细化论点:When、Where、Who、What、Why、How、How much,通过 5W2H 方法将来各事件元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如何进展、进展如何等)梳理清楚。

举一个简单例子,你想找 Boss 聊聊员工加班的事情,你不能说 “Boss,关于加班我想找你聊一聊“ 。这样显然没有将事件元素陈述清晰,Boss 会无法判断你谈话的内容,他只能去猜测你将要表达内容是关于加班的哪个方面。正确的论点阐述应该是 “最近,年轻员工加班时间增加过多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调整?”。这样论点就描述清楚了。

2. 结论

结论,指在接下来谈话中你最想陈述的内容,即便删除所有其他内容你也想保留的内容。结论的陈述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结论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阐述事实;

结论和论点不能偏离,也就是说结论与论点间的联系要科学易被听众接受:尽可能做到是/否问题回答是/否;原因问题回答原因;怎么做问题回答怎么做。比如,Boss 问你销售为什么不输入商品的预估数据?你却回答,输入的方式应该设计的简单一些,就是有问题的。Boss 问的是原因,你回答的解决方案,跳跃太大,造成 Boss 难以理解。

遵循金字塔原则,大多数时候结论先行,否则倾听者容易产生疲倦。当希望给倾听者以准备时间或者倾听者自行得出结论的时候,我们才将结论放后面。

3. 理由

理由的陈述关键点在于做到符合 MECE 分析法,筛选“合格”理由作为结论的支撑,避免将一个相似的理由分成3个理由来说。那么如何做到符合MECE原则?如何筛选“正确合格”理由?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下:

MECE 分析法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理由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通俗地说,就是在没有重复没有遗漏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或表达。当然,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我们难以做到真正的穷尽,所以只是力求不遗漏,覆盖 8~9成 即可。

MECE 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日常分类模式:投入 vs 产出、生产 vs 消费、人力 vs 物力 vs 财力、过去 vs 现在 vs 未来...

通过公式推导思维解决遗漏:销售额 = 用户数 * 转化率 * 客单价,因子一目了然;

套用经典商业/业务模型:

战略模型

3C-Customer/Competior/Company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营销模型

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4Cs-Customer/Cost/Communication/Convenient

生产管理模型

QCD-Quantity/Cost/Delivery

常见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 MECE 分析的切入点,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 MECE 的理由?一个是参考下面将介绍的筛选合适理由的原则,另一个是注意从反向思考去检查MECE分析所得理由的缺点。

选择“正确合格”的理由作为支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从对方角度设想,选择能让对方信服的理由,所以面对不同的听众,要有不同的侧重;

对于认同感不强的理由,采用“理由的理由”去支持它。“理由的理由”可以是:数据证明、一般常识/规律、事例的累积、已决断的策略、公司规定/制度等;

有大量事实,但没有结论的场景,我们可以先陈列大量理由,从理由中推导出结论;

已经有结论,但理由支撑没有思路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先陈列大量理由,再整理分类理由。

此外,在理由的陈述中还需注意理由与结论的关联。因为理由是结论的支撑,理由推导得到结论的逻辑被听众理解是你的结论被理解的重要前提。下面介绍两种主要的理由推导结论的逻辑:

归纳并举型:列举理由,通过理由的共通点推测结论,这种推理方式的缺点是显得主观,所以要格外注意考虑例外的情况。

演绎推理型:三段式,"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如果大前提、小前提是错误的,那么演绎推理的结论也是无意义的,所以要注意确保大、小前提是正确的。

4. 行动

有结论还应该有行动,行动应该是明确自身和他人的具体任务,并加以Deadline限制。即人、事、时间都是划分清楚的,在此同样可以采用5W2H来确认行动计划是否清晰。

思考框架:梳理问题,逻辑推导解决问题

在还没有将梳理清晰问题时,我们运用逻辑思维去梳理问题,它一般遵循 Problem-->Why-->How 的框架,接下来分开阐述各环节(因为思考过程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与沟通表达所运用的方法类似,所以这里不会再陈述的非常详细):

1. 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主要有两个方法:

设定想要的状态,即设定目标或设定参照物。当问题很明确,那么设定“理所当然”的目标即可,如:公司连续两年赤字,那么设定目标为公司盈利即可;当问题不明确,那么需要设定理想目标,如:公司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四,那么设定目标可考虑5年内成为全国第一。

把问题具体化到能够思考原因的大小,列举具体事例,从事例中归纳问题。如,年轻员工没有朝气,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打招呼有气无力、写资料错误率高、辞职率高等,通过这样的细化,我们就知道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了。

2. 寻找原因

寻找原因的关键在于,不停地询问为什么,逐步深入挖掘。如何有逻辑地深入挖掘原因?这里仍旧建议 MECE 分析法,与表达框架中介绍的理由陈述相似,毕竟在表达中陈述的理由就是在思考中挖掘得到的原因。

挖掘原因的另外一个重要命题是,我们需要深挖到什么程度?各种行业书籍给出的答案是,追问5次,直到能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没有可能性的部分中途就可以停止深挖,不必要刻意追问5次,只对有真正可能性的原因进行探究。

3. 检讨解决方案

深挖直到能想象具体怎么做为止,在探讨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先不要过多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这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类人给出总结与建议:

对于不思考就行动的人,建议多思考在行动,采用根本原因分析、从零开始思考等方法;

对于思考过多而不行动的人,建议一边行动一边思考,采用假设思考法。

总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