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经典语录 乌鸦名言

本站作者 2023-09-30 04:18:00

乌鸦经典语录

乌鸦名言

1.饥鸦啄雪枝上啼。

宋・谢翱《送人归乌伤》。本句大意是饥饿的乌鸦有的正在啄食着积雪,有的正在树枝上啼叫。冬季,大地上白雪茫茫,鸟雀极难寻到食物。乌鸦不善于筑巢储食,因而冬天常常忍受饥饿之苦。饿极则只得“啄雪”,只得在枝上悲啼。“饥鸦”的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真切可见。可用来描写饥饿的乌鸦。

南宋爱国诗人 谢翱 《送人归乌伤》

2.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唐・白居易《乌夜啼》。啼涩:啼叫声嘶哑。这两句大意是:乌鸦叫声嘶哑,是饥饿使喉咙发出的声音变得低沉;乌鸦飞得很低,是由于翅膀结了冰而低垂。前句是听觉形象,后句是视觉形象,把乌鸦又“饥”又“冻”的狼狈样子写得很逼真。可用来描写寒天的乌鸦。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乌夜啼》

3.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隋・杨广《失题》。这两句大意是: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此条状景孤寂,满目凄凉。“数点”对“孤村”,“寒鸦飞”对“流水绕”,空旷寂寥,沉闷压抑,使人平添惆怅。写作时适用于借写景表现落拓孤寂的心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杨广 《失题》

4.数点苍茫里,饥乌接翅归。

宋・孙觌《雨》。这两句大意是:在苍茫的暮色之中,几只饥饿的乌鸦翅膀接着翅膀飞回树林。因是“苍茫里”,“饥乌”又是从远处飞来,轮廓不清晰,选用“数点”二字便显得分外贴切。“接翅归”既表现出饥乌越飞越近,也表现出“归”时的具体情状,使“归”更加形象化。可用来描写暮鸦归林的景象。

宋代文人 孙觌 《雨》

5.渺渺倦鸦翻,相随归薄暮。

宋・孙觌《发桂林……》。渺渺:悠远的样子。翻:指鸟飞。薄暮:傍晚。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远处那些疲惫的乌鸦互相追随着在苍茫的暮色中归巢。天色晚了,乌鸦也成了“倦鸦’,“倦”字用得恰切;乌鸦在暮色中归巢,越飞越远,越远越小,“渺渺”二字用得准确。可用来描写暮归的乌鸦,或用来描写苍茫的暮色。

宋代文人 孙觌 《发桂林……》

6.群鸦争晚噪,一意送斜阳。

宋・戴复古《访杨伯子监丞自白沙问路而去》。噪:大声鸣叫。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乌鸦争着乱叫,一心一意送斜阳落山。为了描写暮色降临的情形,作者选取暮鸦群噪的场面,并想象群鸦正在送别“斜阳”。诗句从极为寻常的描写对象之中表现出盎然的情趣,可用来描写聒噪的乌鸦,也可用来描写村野傍晚的景象。

南宋诗人 戴复古 《访杨伯子监丞自白沙问路而去》

7.哑哑噪夕晖,争宿不争飞。

明・高启《归鸦》。这两句大意是:乌鸦在夕阳的余辉下哑哑地聒噪着,它们争抢着占据枝头过夜,却从来不争着展翅高飞。讽刺乌鸦只知“争宿”,不肯“争飞”,不仅符合乌鸦的习性,而且极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既可用来描写乌鸦,也可用来讽刺那种只知与他人攀比物质享受,而在事业上却毫无进取心的人。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高启 《归鸦》

8.乌栖不定枝条弱,城头夜半声哑哑。

唐・杨巨源《乌夜啼》。哑哑(yā鸭):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这两句大意是:乌鸦在细弱的树枝上栖息不稳,半夜里在城头上“哑哑”地啼鸣。城头夜半乌鸦啼,其声哑哑久不息。这乌啼之声,仿佛倾耳而可闻,弱枝啼乌,也如在目前。诗句语言质朴,而形象鲜明。

唐代诗人 杨巨源 《乌夜啼》

9.瘦马羸童行背秦,暮鸦撩乱入残云。

唐・蒋吉《出塞》。撩乱:同“缭乱”,纷乱。本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乌鸦纷乱地飞入了天边的残云。暮色苍茫,残云在天,一群乌鸦缭乱地飞,“暮”、“残”、“撩乱”等几个形容词语,有力地增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傍晚成群翻飞的乌鸦,或用来描写苍茫的暮色。

唐代诗人 蒋吉 《出塞》

10.寒鸦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

宋・刘子(huī辉)《天迥》。寒鸦:寒天的乌鸦。这两句大意是:寒天的乌鸦乱糟糟一片,不知有多少只,都向江边飞去,栖息在一棵树上。乌鸦惯于傍晚时分集聚成群,白天又分散开来,忽聚忽散,从无秩序可言。所以,诗文中常以“乱”或“乌合”形容乌鸦。这里在“乱”字之上又加一‘散”字,“散乱”的寒鸦,飞动时更是乱糟糟一片,落下时又是黑压压一树,形象分明可见。可用来描写暮鸦。

宋代理学家 刘子 《天迥》

11.欲觅一枝何处所,满天风雪漫回翔。

清・张一鹄《归鸦》。漫:徒然。回翔:盘旋飞翔。这两句大意是:乌鸦想要找到一枝安身,可那一枝又在哪里呢?满天风雪纷飞,它徒然四处盘旋飞翔着。乌鸦不善造巢,风雪袭来,只能到处寻觅栖息之所。然而,天寒地冻,一枝难觅,只能在满天风雪中“漫回翔”。诗句形象如画,含义隽永。可用来描写风雪中的乌鸦,也可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清代画家 张一鹄 《归鸦》

12.真理不是乌鸦,不能抓住它的尾巴。前苏联音乐活动家 谢德林

13.裁决总宣布乌鸦无罪,却判鸽子有罪。古罗马诗人 玉外纳

14.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

南朝・梁・刘孝绰《咏百舌诗》。迁乔:迁往高处。迥(jiǒng窘):远。这几句大意是:百舌飞到高处,它的叫声从远处传来;百舌飞进山谷,它的叫声便自幽深处传出;在下面听它的叫声,有时长有时短,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又要去寻找它。百舌即乌鸦,善鸣,其声变化多端,如有百舌,故以为名。诗句写百舌的鸣声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时长时短,时响时沉。其声千变万化,作者的笔也随声宛转,曲尽其妙。可用以状写百舌的鸣声。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咏百舌诗》

15.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 斯大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