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

本站作者 2024-01-05 10:26:00

化石讲解员的台词稿

当一名博物馆讲解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文物了如指掌,解说词记得比开屏密码还熟?

上班等于看展,平时展品随便撸?

气质与仪态并存,一口气背完稿子就能收工?

青岛山脚下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作为青岛独特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当讲解员,有你看得到的快乐,也有你想不到的「奇遇」。

在博物馆内,记者采访到了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市博物馆学会「先进工作者」公园运营部部长……如果记不得许多名字,可以只记她是93年的张晓悦。

张晓悦在讲解

采访当天正好遇到张晓悦带团,一身职业装的她端庄挺拔、眉目明媚、气质超群,引领着攒动的人流,每一个动作都堪称赏心悦目。

一战遗址博物馆的序厅上方,是气势恢宏的「还我青岛」浮雕画壁。仰望画壁,仿佛能闻到和当年一样的气息。那是血与火的味道,是牺牲和抗争的交织——这是观众被击中的第一个瞬间。

张晓悦就是站在这里开始每次的讲解。她的语速平缓,语调铿锵,自有能轻易地打动人心的感染力。经由这面画壁,观众们根据她的指引,叩开远东一战历史尘封的大门。

一战遗址博物馆序厅

开了幸运 Buff 的卷王

「这次来参观的人年纪比较大,所以讲解的会稍微慢一点。」结束讲解后的张晓悦关上了播音腔的开关,笑嘻嘻的切换成了日常模式。

第一眼见到她时,感觉这姑娘闪耀的有点过分,但当她走到近前,却并不显得多么惹眼,只有笑容明亮非常,充满了感染力。

「 2018 年 12 月 10 日是青岛主权回归纪念日,一战遗址博物馆原定是要在当天正式开馆的。因为要等英国大使馆捐赠的华工纪念碑,所以延期了一天。而我在 18 年 7 月份就入职了,那时候博物馆内部还没建好,我等于是和博物馆一同成长起来的。」

华工纪念碑

张晓悦来博物馆的时间,可能比很多展品都要早。当时还是个新人的她最先负责讲解的是青岛山上的炮台遗址,在博物馆建好后,她接到了开馆讲解任务。

「在开馆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布展,当时拿到了 3 万字左右的讲解词,但是参观时间只有 20 分钟。」因为接待时间有限,需要把很长的稿子梳理压缩。偌大的新场馆,陌生的参观路线,上千件珍贵藏品,如何取舍划重点,成了一个难题。要梳理规划讲解词,要对照着展板在馆内走位、排场,还要协助做着布展工作,大约开展前一个星期,张晓悦都没怎么休息,点灯熬夜,最终顺利完成了开馆仪式。

「其实每次接重要任务我都很紧张,但是专业讲解员和业余的区别,就是能在第一句话开口的时候,就消除紧张,把场子镇住。」最后一句话,张晓悦说的很平静,但语气中有着在一场场历练中累积起来的,强大的自信。

2022 年 7 月,张晓悦做为省委选派的 10 名优秀讲解员之一,代表山东省赴北京参加「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封闭培训期间的考核要求非常严格,置身于同样出类拔萃的讲解员们中,张晓悦有了英年早秃的压力。

「那时候真的焦虑到掉头发,」张晓悦心有余悸似的顺了顺自己恢复茂密的发丝,「睡觉都在考虑怎么才能从这么多优秀的人里脱颖而出,因为这次的集训的竞争性很大,谁都想进中央综合展区,给首长讲解。」

可以想象,这样的竞技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难熬。何以解忧,唯有背稿破万「卷」。而背稿子,都是从「马东什么——什么冬梅」的循环开始的。除了要在更短的时间把稿子背的更流畅,还有一轮轮的文化课、形体、讲解技巧等等要磨炼。

张晓悦开玩笑道:「赛场没有朋友,只有对手。大家拼得厉害、而且都是偷偷努力,小的考核里不会表现的像个显眼包。从 60 选 12 ,再到 12 筛 9 ……当确定是我的时候,感受最深的是幸运。」张晓悦回忆说,其实有比她更努力的,也有某项表现比她更突出的,她只不过是在尽力补齐自己短板,做成综合指数更高的那个。

为期两个月的集训转瞬即逝,昨日之窘困,今日之浅谈。练成六边形女战士的张晓悦,用一句轻描淡写的「幸运」来形容那场「卷生卷死」的挑战。心中的热望扶摇直上,机会总是垂青于更有准备的人。

是始终坚定如初的信念和勇气,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能够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脑力和体力双双在线

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浮沉,人类文明长河里的文化精华,都被收藏在一隅博物馆里,似乎弹指间便可看尽繁华沧桑,忽视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时刻,在出现之前,都有长时间的酝酿和势能的积累。

镇馆之宝——蓝村袭击战

讲解员的工作也是这样,台前娓娓道来,台下久久为功。

张晓悦平均每天接待团队 3 到 4 场,讲解词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但讲解不止于背稿,有时需要把整个场馆的词压缩,有时需要把展区或某块展板扩充。参观时间的长短,参观人员的年龄,甚至对普通话的理解程度等等,都需要随之调整。

在特别接待时,张晓悦会根据听讲人的籍贯,延展当地的党史、英烈人物等相关内容,让对方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具象。面对孩子时,讲解方式会大不一样。「比如带孩子看威廉二世的画像,我会让他们观察他的动作。」张晓悦说到这里,下意识的侧身做了个藏手的动作,「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总是会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的拍照。我这样一讲,孩子们都能记住。根据观众反馈来讲解,是讲解员的基本技能。」

威廉二世

让知识「活起来」,成为张晓悦的讲解追求。也通过因人施讲,她让知识,真正浸润到了听众心里。

因为一战遗址博物馆不光有内馆,还包含有山体遗址,一场完整的讲解需要 2 个多小时。讲解不光动嘴,还是一个妥妥的体力活。时近中午,完成一上午讲解任务的张晓悦依然精力充沛,带领记者走上山。

「现在外面天气比较热,山体遗址内是恒温 15 摄氏度,因为这边近海,炮台遗址里比较寒湿,除湿的风机要开到到九月底十月初,里外的温差很大,你进去就能体验到了。」张晓悦踩着高跟健步上山,还有余暇提醒记者小心虫子,跺脚姿势熟练的让人心疼。「山上草木茂盛,该有的虫子的都有。夏天还好点,虫子都在外面,到冬天的时候,虫子都跑进遗址里面取暖,这么大的蜘蛛你见过吗?」张晓悦一边说一边在耳边比了一个「 OK 」的手势。

张晓悦说,山上值班的人少,在这里的讲解员们都能身兼数能。人工售票,验票、清理遗址,遇到蜘蛛能先打为敬,遇到学生团还要兼职带队老师。

「遗址内的空间高度是 1.7 米左右,这个高度只能缓步进入,修建时考虑的是若有敌人突入,也无法冲锋,让里面的人有时间应急。」刚走进山体遗址内,张晓悦就很自然的讲解起来。一战遗址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场所,山上接待过很多学生团体。因为遗址低矮,孩子打闹推搡很容易就会磕碰擦伤,有时候一没注意,还会有孩子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卡在炮台缝隙里……然而这还不是唯一让讲解员们感到头痛的部分。

「炮台里面差不多 5 平米左右,有时候会进 100 多个孩子,我们会站在门口给他们讲解。」炮台遗址内摆放着德军的人体模型,衣帽俱在、栩栩如生,但仔细看,就能看到有的模型少了手指,有的被拉掉了裤子……张晓悦穿行其间难掩心疼之色,还不忘给模特提了提裤子。

「炮台刚修复好的时候我就来馆了,这么长时间,博物馆都像家一样了,对它的感情很深,打心底里想让它越来越好。」当张晓悦谈论博物馆的时候,脸上自然带出笑容来。走上瞭望塔时,眼前豁然开朗,她转了一下身体,让风正面吹着她的脸,额发都被吹向后方。「山上的观海平台,天晴的时候,风景特别好。」说到这里时,张晓悦的头顶日光摇曳,落着婆娑的树影,远处隐约传来小孩子们离队的喧闹声。

远处海面碧浪起伏,明净如画。阳光映得海面一片金黄,微波摇荡中,浩浩数千里尽是金光,咸湿的海风徐徐吹来,将登山的疲惫一扫而光。

站在观海平台,拂过面庞的微风,也许正在吹诵这片红色土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想要把遥远的历史拉近,将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这也是张晓悦这些讲解员们正在做的事情。

「我所做的工作,是由我们这代人,讲述那一代人的故事。」密密麻麻的讲解词,字里行间演绎着家国动荡的悲与欢,折射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之魂。她们被那些赤子之心闪耀的责任和担当照彻过,又将这种光传播给更多人。

当这些人散去四面八方,一定会有某些不一样。落地的种子,将会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得以绵延。

从「接受光」,到「成为光」,张晓悦一直在路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