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闪退是怎么回事

本站作者 2023-08-02 08:10:00

我的手机的话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手机 App 是不是在监听他们平时说的话?

他们发现,日常聊天时提起的东西,有时候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后就马上出现在浏览器、宝、天猫、抖音这些 App 的推送里。

这样的疑惑在全世界还是相当普遍的,用“手机窃听”“Listen Phone” 这些关键字搜一下,能搜出几千万条结果。

那么,手机 App 真在监听我们说话吗?

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来分析,手机 App 监听用户语音谈话,会有几个问题:

技术上要实现这一点,有两个方案可选。一种是直接收集原始录音进行分析,这会产生明显的持续的流量消耗。另一种是手机本地对语音进行语音转换和自然语言处理,收集提取出的关键字,这样让手机持续有明显卡顿,而且耗电大增。这都是用户很难忽略的明显影响。

除了对资源消耗和使用体验有明显影响,在苹果和安卓系统中,App 后台持续进行录像和录音,在权限管理上很难绕过,一旦进行在手机上会有明显提示。私自录像和录音不比收集搜索记录这些小打小闹的动作,一旦石锤,法律、舆论、行业后果会非常严重。

直接对着话筒有目的地进行语音转换,准确率有时都不如人意,更何况后台录音这样环境复杂且不可控的录音,语音转换的效果可想而知。用户一天谈的话中,出现广告投放感兴趣的内容本来就非常稀疏,更糟的是识别和转换的效果又差。广告投放是有成本的,放着更好的点击、搜索、消费数据不用,跑去用这些成本高、质量差的数据,不合道理。

总得来说,监听用户语音来推广告,实际上是个吃力不讨好,得不偿失的事情,不大可能有 App 这么做。

那为什么经常会有 App 和我们 “心灵相通”的情况发生呢?这很大程度上是推荐算法的原因。

例如,你和朋友讨论起一款新出的电子产品,尽管你事后没有继续关注这个产品,但是某个 App 还是给你推了这个产品的广告。

这很可能是因为你以前的点击、搜索、消费行为,让你在广告投放的用户画像里,是喜欢购买电子产品的消费者。

新产品上市,触发系统依据用户画像给你推送相关广告,和你同朋友讨论没有因为因果关系。想想看,不正是这个新产品上市,才让你和朋友讨论起来吗?

你可能说,那我从来都不感兴趣的内容呢,我以前也没搜索和消费过相关的内容,为什么接收到相关的内容?

你没有,可是你朋友可能点击、搜索、消费过。在用户画像里,你和你的朋友被划分为同一类人,你朋友感兴趣,系统认为你可能也感兴趣。基于协同过滤这类经典算法,广告投放就推给你了。

另外,逻辑学上有个“幸存者偏差”的认知谬误。实际上,每天推送给的广告不计其数,绝大部分你都不感兴趣,忽略掉了。唯独你感兴趣的,特别是这种 “心灵相通”的广告,才会让你印象深刻。尽管这大都是因为算法的效果,甚至完全是巧合,会让你会觉得准确得让人诡异,开始怀疑是不是他们在监听了。

其实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进行验证:选一个你从来没有关注过,没有和你工作和生活和朋友都没有交集的商品,每天对着手机喊 10 次,观察会不会有相关广告推过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