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语言文字

本站作者 2024-01-08 19:08:00

佤族语言日常用语

佤族

伟大祖国的西南边地,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广大山区,山岭连绵,起伏无边,这一片广袤的山区习惯上称为“阿佤山”。勤劳、淳朴、的佤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在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也曾谱写过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树立了自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员。

我国佤族人口约30万,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耿马、孟连、永德、双江、镇康等县。阿佤山地区的佤族人口约二十六万,约占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的部分地区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其它地区的佤族则和傣、汉、拉祜、布朗、德昂等民族交错杂居。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北部山区。

佤语

佤族有自己完美的民族语音,是佤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一部分地区的佤族和其他一些民族毗邻而居或交错杂居,彼此间交往频繁,就兼通这些民族的语言。如接近傣族地区的佤族兼通傣语,同汉族杂居的佤族兼通汉语。

佤语属南亚语系。在国内各民族语言中,佤语是语音丰富多彩的语音之一。国内与它相近的语言有布朗语和德昂语等。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异同以及社会历史等情况,佤语可分为巴饶克 (ba—rāog)、阿佤(ai Vex)佤(Vax)三个方言。巴饶克方言主要通行在沧源、澜沧、耿马和双江县,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数约二十万,是佤语三个方言中的主要方言。阿佤方言主要通行在西盟、孟连两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澜沧县的部分地区,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数约七万。佤方言主要通行在永德和镇康两县,使用这个方言的人数约三万。这三个方言不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它们的共同点,有比较一致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

佤文

人类文明是同文字联系在一起的。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完美的语言和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但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佤族却没有正确表达自己语言的文字,这是佤族文化历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九一二年,英国传教士永文森(M•vincent youg)父子到我国云南省阿佤山区传教,它们曾以澜沧,沧源两县毗邻的安康、岩帅一带的佤话为基础,设计过一套拉丁字母拚写的文字。因为最初学会这种文字的少数人被称为“撒拉”(“撒拉”是佤语“si lax的译音”,即牧师),群众管这种文字叫“撒拉文”。当时,他们用这种撒拉文翻译出版了圣经、经文问答和赞美诗等书籍,但发行量很少。永文森父子为推广这套文字特地训练过几批牧师,但终究没能推广。

永文森父子大概没有作过更深入细致的对于佤语语音的调查研究,致使这种撒拉文很不完备,很不科学,不能确切地表达佤语。因此,这套文字虽经历几十年之久,始终没有定型化。它除了在阿瓦山少数信教的村寨用来传教、写信之外,没有广泛使用,未能成为佤族要用的文字。直到解放前夕,广大地区的佤族群众任然处于刻木记事的落后状态。

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民主压迫。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开始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佤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跨越了几个历史时代,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佤族人民日益感受到没有文化的痛苦,迫切希望有一种能确切表达自己口语的文字作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记录文化遗产、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佤族人民的愿望,国家派出了民族语言调查队与云南省民语委一道,对佤语进行了普查并作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在广泛听取了各地佤族代表的意见后,确定了以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语言普遍性较大、人口较多的巴饶克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在广大佤族群众中享有威信、各地区佤族群众都能听得懂的沧源县岩帅区岩帅佤话语音为标准音,拟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佧佤文字方案(草案)》(佤族当时名称为佧佤族)。一九五七年初,经过批准,在佤族地区进行试验推行。一九五八年又作了修改,完全采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并尽可能采取以相同的字母形式表达佤语和汉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以利于各族人民间的互相学习和文化交流。这套文字我们管它叫“新佤文”。新佤文一经试验推行,大受佤族群众欢迎。在扫除文盲工作中效果显著,在学校双语文教学中有帮助、促进佤族儿童学习汉语文的作用。佤族干部、群众纷纷反映容易学,记得住,学了就能用,认为佤文是佤族人民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语文政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民族语文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民族语文工作又有新的发展,民族语文工作者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尊重,民族语文工作是大有作为的。新佤文为佤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提供了科学的记录书写工具。新佤文同其它民族文字一样,在开发民族智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佤文化教授 王有明(微佤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