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手机送新春祝福是真的吗 不喜欢发节日祝福短信,我是不是很冷血
发祝福之前,和自己的内心核对一个问题:
我是出于【表达情感】而做这件事,
还是出于【害怕被人认为是没眼色的人】而做这件事?
——发自内心愿意做一件事,
和被恐惧支配着,不得不做一件事,
我们的情绪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小时候,有一年过六一节,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两块凤梨酥。
从没见过凤梨酥的我,拿起剥开就要吃,却被妈妈打断了。
妈妈捣了捣我的腰眼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眼色呢!有好吃的,应该拿给老师分享啊!你看人家谁谁谁,人家都知道先把凤梨酥拿给老师分享,看人家多会来事儿!”
我顺着妈妈的眼光看过去,嚯,五六个小孩儿都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得要把凤梨酥塞给老师吃。
我说:“妈妈,我觉得陈老师不缺我这块凤梨酥。”
妈妈说:“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别人都分享就你不分享,这不是更显得你不懂事嘛!还不赶紧快去!”
于是我很听话得把凤梨酥拿给老师吃了,可心里总隐隐约约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我好像被胁迫着做了一件看起来很正确的事。
我扮演了一个看起来很懂事的小孩,但那并不是真实的我。
“孩子把好吃的东西送给老师——显得孩子很懂事——从而显得家长把孩子教育的好——从而家长感到很有面子。”
——在这条逻辑链中,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孩子的感受。
“孩子,你喜欢凤梨酥吗?”
“孩子,你喜欢老师吗?”
“孩子,你愿意把你喜欢的东西送给老师吗?”
——没有人问过孩子的想法,也没有人问过孩子的感受。
如果妈妈当时这样问我,我一定会狂点头表示“愿意愿意愿意”,然后捧着凤梨酥向我最喜欢的陈红娟老师飞奔而去!
我并不抗拒分享,我认为分享是正确的事;
可是,我非常抗拒这种——“为了证明自己很懂事而故意表演出来的分享”!
我也不抗拒送礼物,发祝福,我认为这些礼节也都是很温暖美好的事。
可是,我非常抗拒这种——“为了害怕被指责为没眼色/不会来事儿,而故意表演出来的送礼和祝福!”
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点:重伦理,重面子,而轻感受。
“你的情绪感受不重要,你做出一副会来事儿的姿态,让我们面子上过得去更重要。”
久而久之,孩子的感受就被压抑掉了。
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受,抛弃自己的感受,而使用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社会规条和社会舆论,来强迫自己去做讨好别人的事。
等长大以后,我们分享食物,我们送礼送祝福,但这些行为都不再是出于真情的流露,而是出于对舆论指责的恐惧!
我们怕,我们怕自己不懂事,我们怕自己没眼力见儿,我们怕受到批评和排挤,我们怕得罪人!
活在这样恐惧中,当然会不舒服,会别扭,会反感啊!
我们演的很累,别人陪我们演的也很累。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别扭的感觉呢?
四个字:回归本真。
重新找回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好恶,真实情绪。
比如,当你犹豫是否要给某个人发祝福短信的时候,可以在内心跟自己核对以下问题:
“我内心喜欢这个人吗?”
“我真的希望他新的一年过的快乐吗?”
“我接下来要打的字,是出于真实的情感表达吗?还是出于对舆论指责恐惧?”
“我喜欢用祝福短信的形式来表达我的情感吗?还是我很抗拒这种形式?”
“如果我抗拒祝福短信的形式,那么我平时还有其它途径对他表达情感吗?”
经过这一番核对之后,我们可以快速地和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连接。
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就算我们内心还有抗拒,还有恶心,我们也至少会知道自己的抗拒点在哪里,恶心点在哪里。
只有带着这份觉察,我们才能够从“被舆论胁迫着讨好他人”的漩涡里活出来,找回真实的自己,唤醒被压抑的感受。
一个人,只有真的做到尊重自己的感受,做到内外一致,心口合一,他才会感到舒服,感到踏实,而不会感到别扭抗拒。
那么有的朋友会问了:“如果我经过核对,发现自己真的讨厌这个人,比如某位领导,我压根也不想祝福他,那真的就可以不给他发吗?那万一得罪他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就要做一个简单的风险预估。
我们可以跟自己的内心核对:
“假如我真的不给他发祝福,最坏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比如被他打压,排挤,孤立等等。
假如真的发生这样的结果,我可以承受地住吗?”
如果我们核对之后,发现自己可以承担这样的风险,那完全可以随心而为,不给此人发祝福即可。
如果我们核对之后,发现自己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那么说明此人手中握有影响我们前途的核心资源。出于为自己的前途负责考虑,我们还是需要礼貌性地给他发一份祝福。
那么,这时候的发祝福,就不再属于【情感表达】的范畴,而属于【目标管理】的范畴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是不要得罪领导。换言之,也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职场人际环境。
那么,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呢?
——给领导发节日祝福,就是成本之一。
我们付出成本(发祝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相对安全的职场人际环境),这就属于行动和目标高度一致,这也是内外合一的一种体现。
把这里面的本质规律想明白了,再去发祝福的时候,内心就不会感到纠结抗拒了。
毕竟,要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要付出另外一些东西。
付出成本,获得目标,把这个过程看成一个目标管理,而不要把这个过程看成情感表达,这样我们内心也可以达成合一状态。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还会问了:“假如经过核对,发现我喜欢这个人,比如这个人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他新的一年过的快乐,但是我就是很讨厌发祝福短信这种形式,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找替代方法。
问问自己的内心:“平时我还有其它方法对他表达情感吗?”
比如,为他写一张明信片,画一幅画?
比如,当我们看到有趣的视频时,马上发给他看看?
比如,当他心情低落的时候,给予他倾听和陪伴?
比如,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他支持和理解?
不论具体形式是怎样的,只要是我们自己内心所接受的,可以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这个形式,并不一定非得是节日祝福。
只要那个情感连接的通道,是畅通的,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合一的状态。
语言与情感的合一,或者行动与目标的合一,都可以。
只有合一了,人心才会舒服,才会安稳,才会不分裂。
尊重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做个“真人”吧!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活出自己,心情舒畅~~!
本文作者巴赫爱喝胡辣汤新书《不做情绪的奴隶》正在京东,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持续热卖中,全国新华书店已全线上市。现在就下单,不做情绪的奴隶,成就强大的自己!
戳此链接快速下单:https://item.jd.com/12533816.html?dist=j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