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
课题名称:品环境之妙用,探风雪之乾坤
课堂情境:“品经典小说,观百态现实”读书交流会
授课教师:王香菽
学习目标:
1.分析两篇文本对“风雪”的描写,领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理解“风雪”的深刻含义,分析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3.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学会正确认识并对待人生中的“风雪”。
课堂环节:
一、析法探微,品“风雪”妙用
1.找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文字。
2.分析这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祝福》中“风雪”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二、沿彼溯源,悟“风雪”隐喻
1.对于祥林嫂和林冲的人生,“风雪”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育人有声,面“风雪”人生
1.对于人生的风雪,你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
认真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谈谈环境对别里科夫的影响,写一篇300到500字的短文。
*想要听课链接的,后台私信我哦。
听课思考
1.王老师的声音语调很好,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听起来很舒服。同时,从王老师身上学会了停顿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答案的时候,可以稍作停顿,等学生说出来,而不是不断地追问学生“是什么”。
2.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处理。在这堂课中,有这样几个节点我记得比较清楚,第一个节点,有一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有点紧张,思路不太清晰,教师便让其坐下,然后让另外一个人来说,其实我在想,应不应该对这位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理清思路呢?第二个节点,在提及风雪隐喻性部分,有学生回答到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她一直在风雪中游荡,对于这个答案教师没有作过多评价,我在想,教师是不是点明一下风雪所代表的含义呢?第三个节点是,学生提到了鲁迅弃医从文,想要突破旧社会中不好的思想观念,这个部分教师没有评价,我在想,教师可不可以稍微点一下创作意图呢?可不可以稍微提一下“我”这个人物形象呢?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但它冒出来了,我就记录下来。想要传达的意思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发现亮点、发现问题,生成更精彩的内容。
3.关于知识点是提前呈现,还是带领学生探究问题后总结?王老师的这堂课在一上来就呈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让学生齐声朗读。之后的问题讨论中就让学生借助这一知识卡片来进行思考。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也让学生去实践运用。但从一方面来看,这样的方式在进行文本解读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学情较好的班级,应该不先呈现这一知识点,而是直接开始带着问题去分析探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课文中的风雪所起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最后再来进行归纳总结。应该先以文本为先,以学生的感受和思考为先。
4.德育渗透内容如何处理?王老师的这堂课时间把控上有点小问题,以至于第三环节没有进行。但第三环节我个人是有一些疑问的,当然,有立德树人的德育意识很好,但有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是否与课堂内容高度关联。这堂课的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提到“风雪”对主人公们的影响,结束语完全可以将其进行总结,说出作者用“风雪”来呈现出的人物的悲剧即可。不应该生硬的直接跨到学生面对人生的风雪时该如何做这一问题上来。教师的问题引导语中说“从这两场风雪中,我们看到了面对人生风雪时,个体的反抗与时代的力量”,这句话我觉得是突兀的,因为在前面的环节中并没有提及林冲和祥林嫂面对风雪时的抗争。
刚刚我所说的这一内容应该是可以作为第三环节的,分析的是环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再由此去总结升华,给学生以精神力量的熏陶。同时,为了挤出时间,前面第一环节中的让学生找描写“风雪”的句子部分时间应大幅压缩,因为这样的内容没有难度,直接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即可,时间应该用在刀刃上。德育渗透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有,但是不能直接生硬地强行升华。
知识加油站
关于群文阅读的建构方式。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便提过这个问题,在这里再次回顾吧。
第一种是依据作者选择文本,可以选择同作者不同时期或者不同主题的小说组成群文,也可以选择同作者相同时期或相同主题的小说组成群文。
第二种是依据主题选择文本,教师选择相近主题的小说,引导学生“以文解文”,通过阅读对比,更好地体会小说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第三种是依据人物形象选择文本,例如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教师可以围绕“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小人物”这个议题,把课外篇目《孔乙己》、《阿Q正传》(节选)组成群文,三篇小说分别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祥林嫂、孔乙己、阿Q。
第四种是依据国别选择文本,首先,可以选择同一国家的小说组成群文。例如,在教学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可以选择同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小说进行组文,如库普林的《莫洛赫》和果戈里的《死魂灵》。其次,可以选择不同国家相同主题的小说组成群文。还是以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围绕“国民奴性心理”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鲁迅的《祝福》、《离婚》和契诃夫另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与之组成群文。
第五种是依据写作风格选择文本,例如可以围绕“小说叙事视角”为议题,将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和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哦,香雪》与课外小说篇目《万卡》、《我的叔叔于勒》进行组文。
(此部分内容来源于,谷沛泽论文《高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一定要有议题意识,不然就只是将传统课堂的容量变大了而已,并没有实现纵深式的解剖分析,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更全面地拓宽与训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