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的祝福语(人去世后的七个七讲究)
烧七风俗的来源
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有的资料说从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做七之说。究其来源,有的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道家炼丹拜斗,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为人送终,这就有了七七之俗。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人初生时,以七日为腊,一腊一魄成,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一魄散,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烧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不管来源是什么,人死后烧七,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隔七天烧一个七,称为做七、到七七为最后一个,称为断七。七日从去世之日算起,如果星期一去世,则每个七都是星期天。那么,各个七都有什么讲究呢?
各个七的讲究
在胶东农村,最重视的是五七,但其他七也各有说法。不管哪个七,一般都是女眷先夹着装有烧纸的包袱到坟头哭拜,男眷到后拉起女眷,开始烧纸鸣鞭及磕头活动。
一七,又叫烧头七。民间说法,头七的时候世者尚能认人,谁参加了烧七祭祀,他心里清清楚楚,以后每个七都会盼望他来。所以,如果子女有离得远的,怕以后万一哪个七不能参加的,头七最好不烧,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
二七,谐其音为儿七,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本家亲邻和女儿都不参加。
三七,是五七之个比较大的一个七,一般子女都要参加,本村近邻和主要亲戚也可参加,因参加的人较多,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
四七,没有什么讲究,一般只是自己子女参加。
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所扎马,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仪式是比较隆重的。五七的祭品必有饽饽,但必须是光头的,类似圆馒头的那种。祭祀活动后要大宴宾客。
六七,谐其音为留七,即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内,不能每一个七都参加,要留一个七,如果前面的七都参加了,这个七就不要参加了。
七七,又称遍七或断七,是烧七祭祀的最后一个,但这个七不大,只是子女或本家近邻参加。
在烧七的日子里,如果逢到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天七,说明死者罪过比较大,要好好为其超度,免得其到阴间受罪,所以这天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往坟头上插三角形的小白旗,以未为逝者赎罪。
七七之外的其他祭祀
烧七之外,还要烧一个百日,三个周年。百日的计算方法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十天,不论大进月小进月,也就是不以实际天数,即如果五月初八去世,百日则为八月十八日。百日之祭,小于五七,但大于其他七,子女及亲邻一般都要参加。
周年即按去世那一天为忌日,每年的忌日为周年。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比较重视,二年一般不重视,三年最为重视。三年的时候,和五七一样,要扎纸扎马,不过白马换成枣红马,烧完这个在三年,意为守孝期满,以后再不用烧七祭祀了,只是每年春秋两祭才能上坟祭祀一下。三年的时候,子女或其他近亲晚辈,都要摆祭,和五七一样轮番磕头。三年的祭品,必有大枣饽饽,两个老人都去世,要用10个大枣饽饽,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去世,则用5个大枣饽饽。现在,如果父母双亡,一般趁最后一个去世者烧三年时,为先人树碑。三年是最后一个七,所以要大宴宾客,以示对亲戚朋友的感谢。
在这三的之内,除了烧七祭祀,每逢逝者生日,要为其烧生日,子女参加,到坟头祭祀叩拜,祭品为生日面。
总之,农村的烧七祭祀是比较讲究的,近亲叩头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叩四个头,所谓人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三个响头,给死人磕头是磕四个。每个七的主祭品也各不相同,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各有讲究。一七饺子二七面,三七饽饽圆又圆,四七供上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包子,七七随意。烧七祭祀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中的一些繁文缛节和大吃大喝之风应该革除。
其他地方烧七的风俗习惯
大家都承认人生在世不容易,可其实去世后也是很麻烦的,不知去世之人是否知晓,但活着的亲人继续忙活着,烧七烧八,规矩也不少,特别在我们农村,今天山村梅花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与烧七有关的讲究。
第一,人去世后要烧七个七,有地方也称是做七,烧七原因说法不一,我理解如下。
(1)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灵魂便要踏上一条不归黄泉路,在这路上也是不平坦的,传说人都有三魂七魄,每七天遭受一次痛苦,散去一魄,一年散去一魂,亲人为了让其有力气承受且顺利到达波岸,就每七天为其送些吃的和钱财,就有了七期与三周年。
(2)当我们失去亲人时,都会经历那种撕心裂肺的疼,通过烧七,每七天到坟上哭一下,诉说一下思念之情,七七过后是烧百日,再是烧周年、三年,随着时间推移,活着的人慢慢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第二,在我们这烧七讲究也很多,一七、三七较大,五七最大,这三个七亲戚朋友一般都去坟地祭祀。
二七、四七、六七属于小七,白己直系亲人参入祭祀。而且对于有身孕或七岁前的孩子是不参入这些活动的,特别是头七前,太小的孩子不可接近去世人呆的房屋,传说去世之人的魂魄还在房屋周围游荡,过了头七之后,就会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行,一去永不归来。
梅花人过半百虽不是迷信之人,但也真真祝福那些早走的亲人们,希望在天堂不再受疾病折磨,忘记一切,快乐每一天,我们也会好受一些。
人虽死,名仍在,其灵尚存。死者的肉体虽已不复存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还活在人们心中。下葬之后,每七日设一祭,请僧或道做道场,诵经引度,上供祭奠。这叫(做七)。每七日做一次,一直做到七七四九天的七七为止。
(头七)非常隆重,一来因为这是首次大规模祭祀死者,二来因为此日相传是元者上望乡台眺望家乡的日子,所以极为虔诚隆重,稍有不敬,将遭鬼谴。死者家属大多通宵不眠,身穿丧服,战战兢兢,唯恐亡灵不满而降下灾祸。
(六七)应由亲戚做,以应(六七不吃家乡饭)的习俗。这天亲戚从家里带来各色食物祭品,金银锡箔赶到感丧家,供祭于灵前。
(七七),由子女们一起做,而由女儿唱主角,(有的地方以女儿为(五七)的主角)。
在农村亲人去世后,有很多的讲究,不仅要烧七个七,七七遍以后,还要烧百日,完了以后还要烧生日。其实不管是烧七个七,还是百日或生日,都只是寄托对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思念的方式而已。我们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着的人都会为已故的亲人,烧三年和七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参加祭祀。平常的六个七,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坟上祭奠。如果是父母去世的话,也就是说只有儿女会到坟上去焚烧香纸。因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要方便有时间,儿女们每个七都会去上坟。但是只有二七,闺女是不去上坟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说这是儿子的七,所以二七只有儿子去上坟祭拜。
在我的老家五七和三年最隆重,烧五七的讲究是扎马和拜祭。五七的马和刚去世时的盘缠马还不一样,盘缠马,闺女扎。就是说刚去世的时候,只要死者有闺女,那么雇人扎纸马的钱,必须由闺女掏。五七不一样,五七的马是儿子花钱。五七最讲究的就是拜祭。拜祭的时候,由死者的儿女准备了活鸡活鱼,还有猪头。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家直接摆了整个的猪,猪身上还画了花。
五七拜祭是对死者最高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祭奠。死者不论有几个孩子,也不论儿女,每个孩子都出一份同样的拜祭所需猪头,活鸡和活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的活鸡都必须是公鸡。等到七七遍以后,也就是第七个七,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坟上焚烧掉。从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随之化为乌有。
在农村,老人死后,都是要做七的,一是沿用民间习俗,二是值此悼念亲人,寄托哀思。但青少年或未嫁娶的人,这类人称为少年亡,死亡后一般都不做七。
丧俗,南北差异较大,各地风俗又不同,没有所谓的正规做法,或所谓的正宗之说。
做七或烧七,各地叫法不同,都是一个意思。我地区叫法是"做旬或做忌",头七叫头旬或头忌。比较讲究的要做七个七。但近十年八年来,我珠三角地区的人,大多数都简化了,只做三个七,即做三七。
到了为死者做三七那天(即死者死亡后第二十一天)就摆一些酒宴,请亲戚朋友来吃一顿酒宴,以此表示答谢在治丧期间曾经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另外还搞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牌位安上祖先神台。算作整个治丧期间,守孝期结束,除下孝服(除孝)。从该日后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探丧问病,可以参加别的一切喜宴,再无禁忌了。
问:在农村,人死后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过去人们认为,人死后,随然已入土为安,但其魂灵仍留恋在家的,为使其故去亲人早归极乐,是要送七的,所以每一七都要烧纸钱引魂。
各地区不一样,我们这里是烧五个七,而五个七的最后一七就是五七最隆重,那时,亲戚朋友都要来参加,规摸稍小于出殡之时。
五个七的讲究是,第一期为六天,五七三十五,剩三十四天。老伴在世要减一天,再就是有几个儿子再减几天,实际五七的天数就在三十天左右。
第一七的讲究是,儿子儿媳在老人生前的居室里烧纸钱七张,也就是冥币七吊(因纸钱是一叠四合,横三竖九砸二十七钱,四合为一百零八钱为冥币一吊),意思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内室。
第二七是在堂屋由儿子儿媳烧纸钱七张为冥币七吊,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堂屋。
第三七是在院子里烧纸钱七张,把老人魂灵送出院外。
第四七空着不烧,因魂灵已出院外,投奔祖坟去了。
第五七,亲朋好友全到,备齐纸马香鹤,干鲜果品,三牲四祭,到祖坟上去烧,就是送老人真正驾鹤西行归天,自此,逝者已登仙界。
所以,五七最隆重,回家后摆酒席招待答谢亲友。
再纪念就是周年了。
周年后纪念三年才许清明添坟,以后,老人清明和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寒衣节的待遇就和祖先们一样了。
七数是古中国商朝及商朝前一直用的孕育之数,所以道学炼啥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
包括占卜及卦算,也是数用七与八的,而不是周朝及周朝后的卦用数是六与九的。
这就是九宫数阵的九宫为卦基础形式的,1.2.3。4.5.6。7.8.9。叠垒式形式。
从而横卧算年,立竖算时的形成依据。而数用七.八就是横卧,数用六.九就是立竖。
这也是1.4.7准备,2.5.8回家,3.6.9出门走在九宫数数上的应用。即:
7. 8. 9。
4. 5. 6。
1. 2. 3。
而七数的孕育形式,其数图式如现今的科学标志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行的图标图示,即四个电子绕行轨道同原子核构成的图案。也就是雌性怀孕的图案。归生养繁殖图形。
七数的繁殖性质,使炼丹等修炼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了。
而人亡故为重新投胎再生的轮回,从而丧期为7个七天。这就7七的期。是往生去了,并不是死去了,即投胎转世去了。
从而如炼丹一样,用7个七天进行。
只不过世俗化后多用前3七天,从而重用三七烧纸祭拜日了。讲究的5七。完整的才7七了。而真守期的是守墓三年。即中守满三百整数,小守不满五十的四十九。而三百也不满一年,差六十五天。大守三年。
而每七天是亡故人远离人世的距离,即离人世远而距投胎处近了。作七为送其投胎路走完。
实际耗磨掉亲人衰丧的情绪,归心理抚慰术形式之一。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农村地方风俗文化,是老辈人传承下来对去世人的缅怀和纪念,是期盼亲人能够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更是期盼亲人早日投生的一些仪式。
曾经听老人说人去世以后,魂魄可以在人间转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里看看,或者解决。
从一七开始烧,每一个七子女亲人们都要按照规矩摆供,就是给逝去亲人送饭吃。
一七,是水饺,一七里亲人会包几个素馅水饺,在坟前摆供,碗里盛装三个,然后烧纸钱时把饺子倒进入一起烧掉。
二七,是面条,面条意思是亲人在接近半个月的日子里开始倍加思念亲人了,面条是绑腿的。
三七,三七饽饽圆上圆,这三七上做的饽饽必须是圆形的,在我们这里它叫光头饽饽。
四七,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个鸡蛋水放在碗里,然后还是摆供,焚烧。
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并列大的烧七日,这回就要很正规的做大枣饽饽。
六七,六七包子,家里有闺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闺女包的。
七七结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种吃食。
所有的七里,主食是饺子、面条、饽饽等,不仅仅只是这些东西,每个七还要摆供鸡鸭鱼肉,还有水果,最后一律都是往烧的纸钱里样样丢一点。
七个七里,只有五七要伺候宾客,五七摆酒席得摆很多桌,其它七都不算重要,只要最亲的亲人去烧七就可以了。
但是农村有个说辞,就是无论儿女有多孝顺,或者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不可以所有七都去,必须露一个小的七,据说七七都去的话,会被死去的亲人惦记着,对活人不好。
农村里有亲人去世,七个七都是按套数做的,还有各种纸扎的器具,在我们村里,这些已经被限制了。
亡人至卒问过七,首七还在葬期间,二七三七加四七,逢七必哭是祭奠,但逢五七为大奠,孝子亲友祭坟前。若过六七与七七,节哀顺变兴往来,三月已过盼百日,家宅祭祀哭塚来。百日过去迎周年,儿孙叩拜跪坟前,香表花纸烧亡灵,立志永承先人言。
这个民俗的问,我来说几句,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情况下要烧七,按准确说来碰七才烧七,它分头七和真七,不只说烧七,烧七有很多礼仪和程规,不是每个去世的人都要烧七,如理解不清楚就别乱说,这个礼仪之规含有很内容,要有扦过街的法艺才能定说,要有懂安葬文书的人才做礼仪,遇事多问下懂这方面的人,难免出笑话。
河北方的丧事习俗是埋藏当日烧一七送行纸,纸船马牛金库等。三日内给已故人开门,烧生前衣物。并且圆坟,二七断情纸。三七至六七断情七情,即早远去求再生。亲子受孝百日,称谓尽孝道。人生一世终竭,但求后辈香火。
这个说法由来以久,虽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都按造这个说法去做。为什么呢?原因:人去逝,其灵魂在天上荡漾,这个其间凡间的人要对以去逝的人进行烧纸钱,以给它上路买路钱。各个七也没有什讲究。烧完七日在烧77四十九天,在烧周年。过候每年在周年烧一次。以祭逝爸爸去世,我祖籍贵州现在居住天津几十年了兄弟姐妹也是同城的,每次到七的日子,全家聚一起供饭烧纸,在爸爸的房子里住到七七结束陪伴下,生前也是细心照顾的,最后三年全瘫走的,
从我们当地风俗,基本俭化。殡葬次日,接着上头期坟。五七坟和百日坟,忌日坟最为重要。
各地不一样的风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