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故事害怕了怎么疏导

本站作者 2023-12-02 10:32:00

悲伤的宝宝

原创 邓欣媚 丁香妈妈

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时,可能会发现孩子听到有大灰狼的场景就开始害怕,听到大灰狼吃了小猪或小红帽,更是无法控制地大哭起来。

类似的情况频频发生:当绘本、动画片里的主人公,面临分离、面临生命危险、面临身体上的痛苦时,孩子都会撇着小嘴巴难受地哭起来。

这时,家长们可能会有点迷茫,孩子被故事情节打动而哭泣,自己该怎么办呢?我还要不要给 TA 说类似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请邓欣媚老师,跟大家讲讲「孩子听故事听哭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听故事会哭

是共情也是移情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为虚构故事而悲伤,可能是他们认为故事里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边是表面的事实,一边是停不下来的想象力,让孩子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

特别是当孩子们阅读绘本或者动画片时,孩子既能看到人物的具体形象,又能听见他们讲话,书里或动画里的人物在脑海里活灵活现,就像是自己的朋友一样。

因此,悲伤的情节出现时,孩子受到故事内容和画面的双重刺激,会更加难受,因而大哭起来。

孩子在「共情」,也可能是在「移情」。

共情,是指让自己置身于别人的角色,并理解他们的感受或体验的能力。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验到各式各样的共情。比如,知道外婆被大灰狼吃掉时,他们能够理解小红帽的难过和害怕。

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要忍受鱼尾变成人腿的痛苦,孩子也能够感受到这份痛苦,会迅速被感染,从而难过。

而移情,则是指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情绪情感时,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情绪情感,并且将这种感受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比如看绘本《你看起好像很好吃》,小甲龙要离开霸王龙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哭,除了不希望小甲龙离开,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孩子在移情,TA 把小甲龙离开霸王龙的感情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孩子怕爸爸妈妈会离开自己。

随着孩子长大,初步的抽象能力也会发展起来。

渐渐地,他们看待问题时,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还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

这也是共情的一个新阶段——认知共情。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从第三者的角度去推理和感受他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他知道难过是别人的难过,而不是我的难过。

这时,如果有小伙伴伤心难过,有的小朋友就会上前安慰,而不是陪着一起痛哭。

合适的共情能够完善儿童情绪知觉和表达能力,也能够促进利他行为的产生,让小朋友成为人见人爱的暖心小天使。

要做到合适的共情,家长对孩子的「共情引导」就显得很重要了。

孩子哭泣或悲伤时

可以怎么做?

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悲伤情绪,不要逼他们说话。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悲伤也应该被尊重。人们对悲伤的反应各不相同,永远不要假设孩子可能会经历什么,也可能不会经历什么。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不要逼他们说话,而是明确的告知,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等你想和我们分享了,我们也会用心聆听。让孩子知道,我们会一直在他身边。

我知道,有些家长看到孩子默默流泪或者嚎啕大哭,问他又什么都不说时,心里肯定着急,想要帮助孩子从悲伤情绪中走出来。

这时候家长说什么不如做点什么,用身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效果可能会更好。

比如,抱抱孩子,抚摸孩子,和孩子靠靠头等等。孩子沉浸在故事中时,家长的这些动作,能够传达出充分的尊重。孩子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嗯,我现在很难过,可是妈妈懂我,而且妈妈会一直陪着我。

当然,仅仅是身体语言并不够。

帮助孩子治愈悲伤,还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就故事内容展开对话。让孩子慢慢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具体方法可以试试以「描述情绪-思考情绪-反思情绪」的思路和孩子展开对话。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根据孩子的回答,再细致帮助孩子描述情绪:是有点伤心,还是很伤心?)

哪里感人了?(思考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的?)

你还是有点伤心对吗?妈妈看得出来。那你希望故事是什么样的呢?(反思情绪)

你现在有好点了吗?

......

如果孩子还小,不能够准备描述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多做一些引导,比如用形象的方式外化情绪:

你是有这么长的难过,还是这么这么长的难过?

或者自己描述情绪,给孩子做选择:

你是舍不得吗?还是害怕?

孩子的情绪表达总是直接又生动的,帮助他们舒缓和接纳,引导他们表达和释放,就足够了。

适度的悲伤情绪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共情能力,但是过度悲伤则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会交往。

前面提到,孩子认知和思维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作为家长,在挑选和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避免不适宜孩子当前年龄段的内容。

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稍微听到刺激的音乐或者动画片里的人大声讲话就会被吓哭,这时候家长就要避免让孩子接触那些情节过于跌宕起伏或者动作过大的动画,比如恐怖片。

当孩子年龄再大一些时,可以适当挑选一些内容较为深刻一些的故事或者动画,但是也应该注意避免刺激到孩子们的敏感点。

审核专家 李湘凌

中国台湾东华大学学前教育博士

监制:阿童木

排版:小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