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诗词(透过诗词,认识韦应物系列)

本站作者 2024-03-20 04:16:00

韦应物 诗词

本系列文章预计会有 150 篇左右,每篇选择一首诗,讲解社会和创作背景,分析作者心理和性格特点,最终描述中唐诗人韦应物完整的一生。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无可逾越的高峰,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营养。自古以来,有关唐诗的各种版本、选本层出不穷,但对近代影响最大,最为普及的选本毫无疑问是 清代蘅塘退士辑选的《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了 2873位诗人 的 49403多首诗。基本上把唐代文人、官员、僧道等创作的诗全部收录进来,对唐代诗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覆盖。但正因为全覆盖,期中作品的水平高下参差不齐不说,关键是数量太大,将近五万首诗,别说一般人,就算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专业人士,终身也未必能全部看完,更别说精读了。

所以到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在《全唐诗》的基础上,经过大幅压缩,编选了《唐诗别裁》,共收录 270多位诗人 的1928首诗。但这个规模和数量,对一般普通学习的人来说,还是显得过于庞大。

于是,随后的东吴文人蘅塘退士和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一起,按照“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的选诗标准,重新进行筛选、编辑,最终编选出《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1首诗作。自此,《唐诗三百首》就称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全部诗人作品中,从多到少分别是:

杜 甫:39首,王 维:29首

李 白:29首,李商隐:22首

孟浩然:15首,韦应物:12首

刘长卿:11首,杜 牧:9首

王昌龄:8首,李 颀:7首

白居易:6首,岑 参:6首

排前三位的分别是 诗圣、诗佛、诗仙;

第四位李商隐和第八位杜牧,被誉为 小李杜;

第五位孟浩然,是 李白的偶像;

刘长卿是“五言长城”,王昌龄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李颀、岑参是和高适、卢纶等齐名的 著名边塞诗人;

白居易是谁?嗯,是那位写出《长恨歌》《琵琶行》的 诗魔。

那排在第六位的 韦应物又是谁?

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除了上面的 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还有“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诗鬼”李贺、“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等等。

那韦应物呢?他是什么呢?

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他自己。

姓韦,名应物,字义博,出身京兆杜陵,不是科举出身。

13岁起 靠家族出身入选玄宗贴身侍卫,先后任:三卫郎、大理寺评事、高陵县尉,年少荒唐;

经历安史之乱流落失职后,安心读书,折节悔过;

27岁开始,陆续任: 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鄠县令、栎阳县令、尚书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一生仕途相对平顺,没有经历过大的官场动荡、人事纷争,没有留下具体的政绩,所有官方史书没有任何记录;

一生游走于儒佛道之间,怀有儒家忠君报国的理想,但无意仕途,不攀附上司;有心怀黎庶、怜悯众生的人文情怀,奉公守法、克勤刻俭;接受佛家出世思想,常常寄居寺院、隐居山林,与禅僧交往晤谈;饯行道家清净无为理念,随所处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应对,随遇而变,不执一端,有机会则出仕为官,没有机会或压力太大则辞官归隐,为官简朴、为政清廉、为人清白。

半路学诗,不受格律约束,以古诗见长;

心慕陶谢,只写心中所想,将真情化平淡。

他是 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齐名 的山水田园诗人,而他最接近于陶渊明的古朴率真。

他是 独立于同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之外 的诗人,自成一体;

白居易、苏轼因佩服、仰慕他,几次仿他作诗但最终搁笔认输。

他可能是 最不为众人知晓的诗人之一,他的知名度与他的诗词成就极不相称。可如果你看了下面这些诗句,一定会感觉非常熟悉: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

韦应物是一位 过于低调的诗人,低调到远不为众人所知。

如果你去读他的诗,你会发现他的诗中很少有那种 盛唐的豪情、自信 和 中晚唐的萎靡、失落,大部分诗作都是娓娓道来,于平淡处起笔,于平淡处收笔,不带风不带雨,了无痕迹,清净高雅。

他的诗不是酒,不激人豪情,不刺人喉腹;

他的诗不是药,没有苦涩,没有痛楚;

他的诗更像一杯茶,沁人心脾,明人耳目,在你眼前鼻尖轻轻环绕,有色而无色,无味而有味,氤氤氲氲,不远不近,不即不离。

朱熹说 他的诗,高于王维、孟浩然,无声无色无味,清新淡雅。

刘克庄说 他继陈子昂、李白之后,清绝高远,不减盛唐;至于古体歌行,如《温泉行》之类,可以和李杜并驾齐驱。除了前代的陶渊明、当代的柳宗元,其他人都在之下。

白居易说 他的五言古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无人能及;

苏轼说 李杜之后,只有韦应物、柳子厚能够“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他人都不行;还说白居易“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物五字诗”。

韦应物,名字就很独特,“物”字,很少见用于人名的。

不知道当初身为知名画家的父亲给他起名字的时候,是不是已经预见到了什么,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将来的人生中能够随应世事,不为外物牵绊,保持自己独有的心灵空间,对即将或者终将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一切保持一种空灵、通透的心态,面对、接受、放下、融化,既融为一体,又若即若离。像庄子所说那样“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而韦应物的一生,恰恰应了自己的名字,也最大程度地接近了庄子描述那种境界:忘乎物,忘乎天,应物无方,心若不系之舟。

关于韦应物记载、研究很少,新旧《唐书》都没有任何记载。

韦应物的一生 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之前的他不学无术,没有作品;之后的他把笔学诗,沉心静气,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他的仕途生涯分为:洛阳任职期间、长安任职期间、滁州刺史期间、江州刺史期间和苏州刺史期间,每次任职后期都会隐居、闲居一段儿时间,或长或短,或寺庙或山林。

韦应物 一生创作诗词560多首,今天我将 选择其中大概150首左右,试着通过解读每首诗的 创作背景、思路 来还原他的一生,分析他 在什么样的处境下,什么样的经历支配下,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创作出了那些诗篇,以这样一种方式走近他、了解他、熟悉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