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看穿一切的成语(形容看透一切的成语)

本站作者 2024-04-07 17:05:00

比喻看穿一切的成语

形容看透一切的成语

1与世无争[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释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2世态炎凉[ shì tài yán liáng ]

解释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3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4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5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6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7超然物外[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8四大皆空[ sì dà jiē kōng ]

解释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9如见肺肝[ rú jiàn fèi gān ]

解释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出处《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0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11醉生梦死[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释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出处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2一目了然[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13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14宽大为怀[ kuān dà wéi huái ]

解释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出处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15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6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7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18洞幽察微[ dòng yōu chá wēi ]

解释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

19洞烛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

解释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20清心寡欲[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21清清楚楚[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22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

解释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23细枝末节[ xì zhī mò jié ]

解释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24豁达大度[ huò dá dà dù ]

解释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25趋炎附势[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26阴谋诡计[ yīn móu guǐ jì ]

解释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27雾里看花[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28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释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29妖魔鬼怪[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30喜怒哀乐[ xǐ nù āi lè ]

解释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31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32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33置身事外[ zhì shēn shì wài ]

解释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34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 ]

解释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35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释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37隐隐约约[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释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38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 ]

解释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39闲云野鹤[ xián yún yě hè ]

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40云淡风轻[ yún dàn fēng qīng ]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1人情冷暖[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释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42听而不闻[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3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 ]

解释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44洞察其奸[ dòng chá qí jiān ]

解释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45毫不在乎[ háo bù zài hū ]

解释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46心如止水[ xīn rú zhǐ shuǐ ]

解释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7生老病死[ shēng lǎo bìng sǐ ]

解释佛教认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

出处《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48百般奉承[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解释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出处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49淡然置之[ dàn rán zhì zhī ]

解释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50洞察秋毫[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1察察为明[ chá chá wéi míng ]

解释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52洞见症结[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53泰然居之[ tài rán jū zhī ]

解释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出处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54不见舆薪[ 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释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55明若观火[ mí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56如泣草芥[ rú qì cǎo jiè ]

解释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宋 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