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葬花词(《葬花吟》解读)

本站作者 2024-04-26 20:35:00

葬花吟葬花词

心之易道

今天来讲 “似谶成真”的《葬花吟》,这里为何要提到这“谶”呢? 不是我提的,是极有可能通读过全本《红楼梦》的和很有可能是曹公好友的富查明义的二十首“红楼赋诗”中一首提到的,全诗如下: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意思很明显,重要的就是这四字,黛玉的《葬花吟》“似谶成真”的反映了他所看到原本红楼梦全书的理解,或是小说原型人物故事的理解,不管怎么样,读《葬花吟》我们一定不能全当成普通的抒情诗,一语成谶,一语多关的地方,通过前八十回故事的理解,对后半部黛玉归宿和命运的理解。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丝毫没有游离于作品,质感很强,巧妙地融入了小说的整个结构之中,成为点睛之作,成为小说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前我曾写过《五美吟》的个人理解,亦是出自红楼梦才女黛玉之手,而上面这首

《葬花吟》更是黛玉的代表之作,黛玉

葬花已经成为了人物的特定形象,成为了中文文化的一朵奇葩。

诗词表面的理解我就不打了,基本上读红楼梦的朋友都能有自己的理解,诗写得很美,也很有意境,写出了诗情画意,写出了人间真爱。写出了黛玉的无奈,写出了挣扎与无力抗争,写出了怜爱与博爱,写出了人间疾苦与世事炎凉,写出了幽怨与追求的理想,更写出了执着地为着自己的理想而无悔献身。

总之,通读

《葬花吟》 ,我们总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感觉,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原文理解这第一句就很直接地写出了悲剧性色彩,花即谢且残,飞红满天是何等的悲惨,然而世间的人们看到如此惨景后,有谁会来怜红惜香呢?有谁为世间的女儿道出不公的呐喊呢? 曹公第一句就是一句呐喊,一句警世之言,为世间之女子道不平。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第一句的

游丝、软系和春榭 都是指着世间的男子,和花谢花飞相比,它们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庸俗,落絮也是同前三者一样,而绣帘则是女子之地,是大观园,是她们的闺房,男子们对女子的追求是何等的炙热。

判词中曾写到“堪怜咏絮才”,为了谶纬出判词中此句应对的是黛玉,这里林黛玉亲笔《葬花吟》来确认无误。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黛玉和众钗即为闺中之女子,青春是多么的可贵呀,应该珍惜,她们像春天一平美丽,然而在大观园,青春在浪费,在消耗。黛玉的满怀愁思来源于青春的消逝,来源于无着落的爱情。她没有了家族和父母的支持,没有了身份和社会的原有地位,犹如明朝时的文人到了清朝,不仕清又无用武之地,正是这样的心情。亦是曹公这未得补天之弃石的感受。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曹公无奈,只有写书,《红楼梦》即是这《葬花吟》,是写女儿之书,是葬女儿之书,红楼梦成书的主旨之一。黛玉走出闺房,手拿花锄打开绣帘,无力补天,只能葬花。然而写书过程中看到这和 多的书中形象被自己“践踏”,怎么能忍得?这句写出了黛玉的心理状态,也写出了曹公的心理状态。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柳丝榆荚 亦指世间得志之男子,他们得志自然芳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然而在他们的成功和芳菲背后,却有着多少世间女子的悲惨故事做牺牲,做“奉献”?他们理所当然的自认为自己的成功只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哪管得那被弃的“补天神石”的壮志未酬?哪管得世间女子的悲惨命运?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男子的失败还可以东山再起,还可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可以春风吹又生,然而世间的女子,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只有未出闺房的那几年,一旦便成为了男子们政治的牺牲品,闺中女儿哪去了?悲剧不断地上演中。。。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三月的春燕筑成了自己的爱巢,有成家成婚之意,然而此时那成家的梁间燕子却是一只无情燕。这里我并不完全赞同是特指宝玉在后半部成为这梁间燕子,有这种可能性,但不能说是特指。那谁还会是这梁间燕子呢?整首诗既然是一语成谶,那么这个时间段谁会是“

人去梁空巢也倾 ”呢?我认为是林家,即林如海。黛玉如同春燕一般地成长,正在沐浴着自己的爱情,然而这时林家却遭来了重大变故,“

人去梁空巢也倾 ”,自己只有栖息之地,尚有“花发可啄”,然而却是无主无家之人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句很经典,很多人都能记住它,因为说出了黛玉失去林家家族支持后的生活感受,秋风,秋霜及冬天的严寒,这就让黛玉直接从春天走到了深秋,《秋窗

风雨夕》亦是这样写出来的。第一句话写出了渡日如年,年以日记。后一句话写出了感受,尽是寒凉。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黛玉一天一天的长大,已过及笄之年,贾母虽可阻止“金玉良缘”,然而一句“不可早婚”却让黛玉青春虚耗。黛玉感伤自己的青春流逝,自知自己似乎时日不多。无助之情溢于言表。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世间美好的女子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人,自己虽青春尚在,然而在政治上,已经成为“花落难寻”之人,想要得到贾家人的认可,已经越来越难。黛玉自知其中道理,站在阶前,一边葬花一边愁闷苦思。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想到自己虽有爱情,然而得不到社会及家族和伦理道德的支持,想到自己的未来前途未卜,把锄洒泪,伤透了芳心,泣血洒空枝是潇湘妃子丧夫悲痛之情景,写到这里,似乎黛玉已经将自己看成是宝玉之妻,这写出了宝玉被 打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状态。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上文中提到了春天的燕子,这里则提到了杜鹃,即黛玉的丫鬟紫鹃,原名鹦哥,就像黛玉潇湘馆中养的鹦鹉一样,它是黛玉身边的一只知心的鸟儿,而另一名从家苏扬带来的小丫头雪雁则是一只候鸟,一方面提醒着黛玉,这不是你的家,另一方面则对比出紫鹃与她的不同,雪雁遇到了严寒只会飞走,寻找属于她的

“温暖”和 栖息之地,而鹦哥则不会,它则会至死不逾的跟着主人

。因此通篇不见雪雁而写了这原名鹦哥的紫鹃。提到黛玉的丫鬟则必提紫鹃,就好像提到了崔莺莺则必须提到红娘一样,紫鹃是一个好姑娘,她一心想着这个半路主子黛玉,

义重情深,聪慧勇敢,处事有主见,待人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敢于担当,这种替主子奉献的精神超越了压迫和贪婪,超越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范围,可以说,没有黛玉就没有紫鹃,紫鹃之贤来源于黛玉之惠。

紫鹃黄昏才无语,说明紫鹃为黛玉一直在提醒和劝解,而这里的荷锄归去自然是 指着拿着它的黛玉,完成了葬花,走进了深闺之中,重门有较深之意,至少是不普获得自由的意思。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青灯应该是指出自于寺庙或佛堂前的油灯,出现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说到黛玉的原型了。现在应该有较多的红迷和红学人士认为,情榜中众女儿中应该有较多的人物有着相同的人物原型,比如这黛玉,她就可能是某一个人物原型的某一个片面的小说创造性的描写,而妙玉则可能另一个相同原型的另一个侧面的描写,可能只是这个原型的不同的生活的阶段,抛开这种思想,这里提到青灯除了通指之外,暗指佛灯之意还是很重的,“情种”秦钟最喜欢的应该是

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慧能儿,而秦钟则是宝玉的“影子”和另一个侧面原型人物,那么作者曹公原型最喜欢的这个人物很有可能是一个出家之人或曾经出家之人。因此在这里提到了青灯,虽然很不起眼,但是意义非凡

。这一句很像《秋窗风雨夕》那一回的情景,黛玉睡得很晚,失眠。所以被未温,她听着紫鹃的劝语后,沉思半夜,听着冷雨敲窗(或以景映心境),这是何等的让人心痛之景?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为什么黛玉睡不着,如此伤神呢?还是以景映心境的说法,怜春与恼春。 我们都知道贾家四春,原应叹惜,即元迎探惜四春,那么怜谁以恼谁呢?首先至少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既可怜贾家,又对贾家如此对待自己感觉烦恼和恼怒,而四春中所恼者首当是元春。 这位是姐非姐,似母非母的宝玉之胞姐,对宝玉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入宫后还一直影响着他。那黛玉为什么要烦恼于元春呢? 因为元春是首先破坏黛玉爱情的第一主力和最大政治实力派。黛玉如何不为此伤神,不为此烦恼?当然烦恼亦非此一春,应该是贾家的某些势力和人物,其实就是这些为某些政治目的而破坏“木石前盟”的集团,提高一步来说,就是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造成的。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是贾家给了黛玉希望,给了黛玉春天,让她感觉到巢也倾后的温暖,然而,春天般的温暖在时世和政治目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春至春又去。黛玉到了贾府,给予了春天般的温暖与照顾,然而却没有人能来主持黛玉跟宝玉的爱情与婚姻,也就是这里所说的“

至又无言 ”,跟宝玉的婚事没有了音讯和着落,更加可怕的是对黛玉的照顾亦逐渐地减弱,对她也越来越轻视和不闻不问,以至于宝玉的婚事对黛玉更是只字不提。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前面提到了花和鸟儿都是十二钗中人物,都是红楼女儿,而花魂和鸟魂自然是她们的灵魂,代表她们的归位仙境。在这种状态下,不知道是哪天一的个夜晚,黛玉应该是死在“庭外”即非是潇湘馆内,是园内的某一处。宝玉知道了这是花魂和鸟魂,即应该是黛玉和紫鹃二人,所以以谶语来说,紫鹃应该是在黛玉死后亦追随而去了。黛玉走了,紫鹃也走了。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宝玉想留下她们,但是为什么这么难?紫鹃曾劝曾骗曾求过宝玉,但是此时,她亦无言了,一切都已经晚了。黛玉还是那样的爱着宝玉,她们纯洁的爱情犹如是闭月羞花之美。亦可理解为,黛玉走时还是那样的美丽,她出淤泥而不染,犹如水芙蓉莲花那样的纯洁和美丽。然而她没有为这浑浊的世道所玷污,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即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黛玉已经魂归仙境,然而,她的心还在人世间,还在宝玉那里,她的魂魄在呐喊,我想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歌词应该灵感就来源于这里。让我拥有一双翅膀吧,我要到天的尽头,远离世间尘埃的地方,在那里等待着爱情的美满,然而天的尽头,何处才能是那一方净土呢?何处才能是我理想的栖身之 处呢?我在那里修和座坟丘,然而我找不到世间的净土。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把我像残花一样,收入那干净的锦囊之中,捧上一抔世间纯净的土壤,埋葬我在土中吧,这是黛玉最后的遗愿,身死不忘志。这写出了作者曹公的人生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原意一看就懂,然而引申的意义我在这里说下。曹公写书,认为明人为洁,满人为污,那么“

质本洁来还洁去

”其政治性呐喊味道就比较重了。俗点说就是“生是明人,死是明鬼”,生是明朝后代,死也要留着自己的民族尊严,可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仕清,不丧失民族尊严溢于言表。“污淖陷渠沟 ”直接就是骂满骂清的语言,清者水也,黛玉为什么要说花不葬于水中,为什么要说污淖陷渠沟,这不就是腐败清朝的另写吗?那么后句就是不仕清。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此句又写回了葬花当时,也写出了作者的心境。与作者有同等志向和追求的人士,应该在当时还是有一些的,这些人中有人死去了,作者替他们收葬,然而作者心里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亦是多舛,这句话有着随时准备着“前赴后继”的含意。你死去了,我来帮你收葬,而在我死的时候,有谁来为我收葬呢?那又是在何时何地,何等情景呢?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作者心语: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绝大不部分人都不会理解,都不懂得,为什么我还要死守着心中的理想,追求着人生的目标,我的追求被人看成像“葬花”一样另类,他们笑我痴,笑我傻,像我一样有着这样人生追求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我也将很可能因理想和追求献身,到时谁又是收葬我的人呢?谁又能把我的理想传承下去呢?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作者心语:当我的人生目标越来越渺茫的时候,当我的理想破灭的时候,那就是我死亡的时候,我活着已经没有了人生意义。春残则是理想的破灭,花渐落是指有着共同理想的人逐渐消失。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作者心语: 我死去的那一天终会来到的,这是我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我为此而献身无怨无悔。然而,又有谁会理解我们呢?这里写出了作者写《红楼梦》,写《葬花吟》的目的和哀号,这是他的呐喊,“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这就是其中的味道。希望我的理解能涉及一二。

作者写《红楼梦》一方面是替女儿呐喊,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写女子而隐藏其写政治的目的,都知道有个反清组织叫红花会,它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存在于武侠小说之中,而是真正的存在

,影响也很大,在那时,“红花”代表了反清,

包括天地会这些反清组织,它们素有渊源,可追溯到清朝的早前期,康雍乾时期则有着非常多的历史记载。不管怎么样,红楼梦从很多方面和角度,都是一部反满反清,提倡爱国和追求理想的一部小说,它没有直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只是通过故事和写出来的人生哲理,让读者明白,人的这一生应该有着超越“好了歌”追求外真正的追求,哪怕为此而献身,也不愿意“污淖陷渠沟。 ”

《葬花吟》不仅仅写出了作者的人生三观和理想,更写出了整个红楼梦故事都谶纬之意,林黛玉的归宿就隐藏在这首《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仅仅是精神至洁论,也是黛玉的人生写照,而何为渠沟呢?

脂砚斋批评曾说过《一捧雪》是谶出贾府之败,也就是贾府之祸源自类似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贾雨村】,这个无需质疑和考证。而被谋害之人并非贾政,而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涉及王薛两家,贾政撇清了跟王薛两家的关系,“喝洗脚水”寓意就是委曲求全,甘愿认人摆布,这个人不仅仅是赵姨娘,还有贾赦和贾雨村。

林黛玉的《葬花吟》写出了陷渠沟和魂归香丘的结果,写出了“梁空巢倾”的结果,写出叹息花魂鸟魂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造成原因,就是贾府内斗过程,以及内外夹攻的惨剧。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些都是身边的局势和态度,外部虽然《秋窗风雨夕》,然而内部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最大的祸首必是贾雨村,而能够保护他们的贾母,元春等相继暴毙后,贾雨村利用勾结外部势力(忠顺亲王府),到演出一场属于贾府的《一捧雪》剧情,而一捧雪中的玉杯换成了贾府中的“玉带”,所谓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