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候的诗文(关于物候知识的古诗)
1.有关物候知识的古诗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刘禹锡《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首诗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陆游《鸟啼》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另外,下面的诗句也反映了物候特点: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2.有关物候知识的古诗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
刘禹锡《竹枝词》
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觳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
陆游《初冬》
平生诗句领流光,
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
——这首诗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
陆游《鸟啼》
野人无历日,
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
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
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
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雅舅,
苗稚忧草茂……
——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另外,下面的诗句也反映了物候特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3.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4.有关“物候”知识的古诗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秦观《还自广陵》、赵师秀《水槛遣心》、黄巢《题菊花》、李白《塞下曲》。
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秦观《还自广陵》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赵师秀《水槛遣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
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
“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
“秧苗起身,还要点心”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
“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
“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5.有关物候知识的诗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冬雨夏干;四季如春;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日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怀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付计东西?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杏枝头春意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闪山。
6.含有物候知识的古诗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
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7.有那些关于物候知识的诗句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卢纶
十六字令十二组
1. 咏莲四季图
莲,
多少风雨若等闲?
新春到,
只把美名传。
莲,
多少爱心洒人间?
阳光下,
无人可争艳。
莲,
为谁一生送缠绵?
想起你,
夜半犹凭栏。
莲,
为谁流芳到永远?
只有我,
等你一万年。
2. 风
风,
吹动长袖舞长空。
多少年,
吹得两袖清。
风,
吹将温馨入梦中。
千万里,
来去无影踪。
风,
少年吹成白头翁。
人已老,
宠辱皆不惊。
风,
为我吹落天上星。
化春雨,
落地皆无声。
3. 霜
霜,
寒冷带给小村庄,
一夜间,
天地换新妆。
霜,
令人牵挂我故乡。
告诉我:
岁月已沧桑。
霜,
知我苦读在寒窗。
冻结了:
窗前明月光。
霜,
劝我从此莫悲伤。
悲伤时,
伊人在远方。
8.有关物候知识的诗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冬雨夏干;四季如春;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日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怀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付计东西?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杏枝头春意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闪山。
9.关于物候的诗词,十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鸟啼 (宋)欧阳修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词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
古诗词中看物候 打开我国的古诗词,扑面而来的是萋萋芳草,艳丽花朵,婆娑树姿,点点鸟影,翩翩蛱蝶,啾啾虫鸣。
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题材,创造了丰富意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了人的品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料峭,但草芽可见。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还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蒙蒙,春雨细细,滋润万物,小草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
仲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莺闹,满眼都是明丽与生机。
春意阑珊,“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宋曹豳《暮春》)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出生命之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果实开始成熟,“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白《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催促菊花绽放,元稹在《菊花》中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黄巢也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气温下降,花木凋零,寒冬里只有耐寒植物才能保持英雄本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冰霜惨凄之时,“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新陈代谢,大自然就这样周而复始,依律而行。
当然,这种规律在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通行。 植物诉说着大自然的语言,动物们也依时而动,毫不逊色。
动物作为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登堂入室且占重要地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成员,首先感觉到气温的变化,解放歌喉,叽叽喳喳,啁啾之声此起彼伏,呼朋引伴,开始生命的新歌。 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燕子”、“黄鹂”作为物候,说明春天的到来。
“新社”即春社。按古人习俗,一年中有两社:春社和秋社。
“春社”日(立春过后第5天)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这时,燕子翩然归来,黄鹂清音啼啭,大地芳草萋萋,池畔苔藓翠绿,少女野外斗草(一种游戏),一派勃勃生机。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宋 曹豳《暮春》) 暮春时节,林间,莺儿停歇了歌唱,池塘处却传来响亮的蛙声。
原只是一声、两声,渐渐地,“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龠《孟夏》)。莺儿、蛙儿、蝉儿,你方唱罢我登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立秋了,动物们敏锐感觉到立秋之凉与往日不同:“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 刘翰《立秋》)。接着“初闻征雁已无蝉”(唐 李商隐《霜月》),到了风雪载途的寒冬,就是“梅雪争春未肯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大自然,时时刺激着诗人的神经,撩拨着诗人的心弦,净化着诗人的灵魂。诗人们情不自禁地提笔状写物候现象,而且,他们常常由物候而自然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绝不仅仅是物候现象,还是一种象征,一种启迪,一种审美体验。
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气,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宋 苏轼《赠刘景文》)的坚毅;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到“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唐 宋雍《春日》)的清醒;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 刘禹锡《秋风引》) 的凄凉,到“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从“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国仇家恨,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沉郁……何尝不是物物关情?绝对可以说,物候成了诗人抒情写怀的媒介,大自然孕育了心有千千结的诗人,滋养了人类繁茂多彩的精神家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