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梳理)

本站作者 2023-03-29 11:06:00

21课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初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角度)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眼泪)下。

一 翻译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二 名句赏析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达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更不能生逢旷世明君的愁苦。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 赏析《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三 主旨

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孤寂心情。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远望 泰山整体形象)

造化钟神秀(拟人),阴阳割昏晓(夸张)。(虚实相生/近望 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决眦入归鸟。(夸张/细望 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望 诗人心底的愿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他被后世尊为“诗圣”。

一 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聚集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而群山在我眼中是那么渺小。

二 名句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是从远望的角度来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感情,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周围的其他山峰便都在脚下了。这是作者的愿望,并没有登上泰山。

三 主旨

全诗紧扣“望”字写景抒情,把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巍峨高大的气势描写得纤毫毕现。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正面),闻说鸡鸣见日升(侧面)。(夸张/写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情议论/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一 翻译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千寻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二 名句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塔高。“千寻”从正面写塔的高峻,“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升华了主旨。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决策者的最高层。

三 主旨

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含蓄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至农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外之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村内之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随时)夜叩门。(诗人愿望)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一 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二 名句赏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乐的情景,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铺垫.“足”是充足、足够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想要乘月叩门叨扰人。

三 主旨

本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赞扬了乡民的淳朴与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与向往。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叙事抒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明志)

龚自珍(1792--1841)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一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天涯。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了春天的泥土培育更多的花。

二 名句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写“白日斜”的作用;运用环境描写1.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2.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3.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春泥”“花”分别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落红”和“春泥”指辞官的作者,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花”指代民族,国家。以“落花”表明心志,本意是虽然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三 主旨

本诗将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