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全的诗词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你看到的是三个黑点还是更多的空白
我们常听到一句古话:“忠孝不能两全”,心中就帽出一股神圣感,有种不这样认为就是卖国贼之感,有名的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就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还有李密的陈情表,包括很多影视据都经常用到这句话,但是些话对吗?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如何理解呢?
我的理解是不对!我说忠孝能两全,而且很容易做到,且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我们一听到这“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还是充满力量感,觉得很对,连丝毫的怀疑都不能容,否则有种卖国者的感觉,更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一代一代人的加持,更使“忠孝不能两全”驱向神圣化,这就是文学的功劳,固化了思维。
今天我们已经是现代化强国了,需要换种思维方式来理解古人的智慧——忠孝完全可以两全!
一、忠
忠,对象指的是帝王,忠于主子,今天我们强大的中国已经是现代化强国,并没有帝王,而中国人更没有主子,自己就是主人,已经没有主从关系存在的环境,所以今天的忠是忠于家国,忠于理想。古人之所以强调忠于帝王,主要出于帝王对臣民的主观要求,上有所求,下必好从之,长期下来,忠就变成一种天然的属性,并且还高于孝,用于强调人个对帝王的爱越过父母,最后成为个人品质好坏的标准。
二、孝
孝,对象指的是父母,孝于长辈,到今天孝当然是中国人的优良美德,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非常有孝道的,但是因为古代的帝王所需要,被发展成孝在忠之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可是当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君经常让臣死,而父不会要子亡”。
三、真的不能两全吗?
在古代,不能两全是有现实的需求,那就是帝王喜欢这样的要求,帝王们喜欢大家把自己放于父母之前,开了这种花,所以才有这种果,再加上爱好名声的名人不断加持,才会使之神圣化,实际上不孝者难以忠,孝者才会有忠心。
四、忠孝能两全
翻开中国5000年历史记录,事实上,历代记录都表明忠孝是共生关系,忠者必孝,孝者才有忠心,而且往往是先有孝后才有忠,比如岳飞等等。
今天,我们忠的对象已经从帝王变成了家国和理想,家国和理想已不会要求和强调我们把忠摆于孝之前,恰恰相反,我们常把孝放于忠之前,至少强调忠孝是相生的。当然了,即使在古代,忠孝也是完全可以两全,实事上也是两全的,因为忠首先就是父母所教育的,忠首先获得了孝的授权。
中国,已经完全苏醒了,自信了,我们已经重新掌握了思想的读写权,更要成为世界思想的解释者,包括对自由民主的读写和解释,有些话我们中国古人说了不算,更不要说今天的西方世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