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题怎么做才会得高分【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4-03 23:29:00

杨万里诗歌风格

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

先读原文: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②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④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②渠:他。③莳(shì)未匝:指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④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绘出插秧时节全家老少分工配合、抢农时插秧的忙碌场景。

B.三、四句写农人虽然穿戴雨具,却依然从头到胛被淋湿,可见农事艰辛。

C.五、六句写农夫对歇息用餐的呼唤未做相应回答,再次表现抢插的紧张。

D.七、八句写农夫事事操心,不仅担心田未插完,更担心无人看管鹅鸭。

2.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插秧时的齐心协力。

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使人联想到战斗,突出抢农时的紧迫。

C.本诗运用不少口语词汇,语言通俗而活泼,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D.本诗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体现了构思的新奇巧妙。

3.下列有关诗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不雅而自成一家。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5.下列各组对文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照管:照料,照看。

B.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半霎:极短的时间。

C.渠:河渠。 朝餐:早饭;吃早饭。

D.莳:移植。 匝:遍;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1】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2】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莳:种植。

【2】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8.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韦应物《观田家》)

B.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

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畲田词五首》其四)

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10.下面对诗歌《插秧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C

6.①从内容上来看,捕捉场景,新鲜有趣。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②从语言形式来说,语言自然活拨。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

③从手法来看,想象丰富,设喻风趣。三四句,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使诗歌有趣活泼,更富有深意:暗赞农民的战天斗地的精神。

7.B 8.A

9.①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如:动词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

②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