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不是无情的诗句是什么(薛宝钗的冷漠和无情)

本站作者 2023-04-05 23:33:00

冷漠不是无情的诗句是什么

薛宝钗与林黛玉一样,一出场就吃药,都是属于先天不足的女子。关于宝钗之病,原文第七回有过详细的描述,说宝钗之病“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最后看病的和尚给了她一个方子,配成的药就叫“冷香丸”。

我不懂医理,不知道这药究竟是不是真有效用,但从字面理解,冷香丸压制热毒,倒也很是说得通,至于这丸药为什么叫“冷香丸”?我以为,重点在一个“冷”字上,正对宝钗的“热毒”之“热”字。

原文第六十三回,众人掣花签,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有一句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题为《牡丹花》的诗,而我们将“冷”字与“无情”二字联系起来理解,似乎同义,都符合宝钗为人处事的风格。

探春理家时,王熙凤遍数贾府众人才能,说到宝钗时,有个评价很是中肯,她说薛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两句话,正好诠释了她的“冷”和“无情”。

那么宝钗的“冷”和“无情”在原文中,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我们不妨一一来分析。

滴翠亭偷听

原文第二十七回,这一天是芒种节,也是祭饯花神之日,众人发现黛玉迟迟未到,宝钗主动要去喊黛玉,没想到却被两只蝴蝶吸引,“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是红楼梦里难得的表现宝钗少女心一面的情节,但紧接着,曹公笔锋一转,引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而宝钗正好是窃听者。

宝钗在滴翠亭外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一番谈话,对小红有一番评价,而正是宝钗的这番心理活动,以及之后使用的金蝉脱壳的法子,反应出了她冷漠无情的内心。

原文: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跟小红此前应该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仅仅凭借偷听来的小红的一番话,就认定小红是“奸淫狗盗的人”是“头顶刁钻古怪东西”是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的人,这些评价没有一个好的,且充满了恶毒的攻击,把别人往最坏的方面去想,恰恰反映了宝钗心里最阴暗的一面,或者说正是她心里真实的想法。

而她之后借黛玉脱身的法子,更是无法洗掉她为求自保不惜嫁祸他人的罪恶,冷漠和无情,为了自己不被连累,她可以任意嫁祸别人,可以不考虑此事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影响,这不是冷漠是什么?这不是无情是什么?

金钏儿投井

原文第三十回,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去,不堪被打耳光且言语上羞辱,最终跳井自杀,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知道什么缘故,只有“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以此可见宝钗心机之周密。

但宝钗劝慰王夫人的一番话,却令人心寒,这么一个二八年华的女子,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竟如此漠视,如此不放在心上,没有任何情感反应。

原文: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原来在宝钗的心里,只要自己能劝说姨娘想得开,怎么对待死者都不为过,甚至诬赖金钏儿投井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继而又说是她自己糊涂,死了也不可惜。对待生命竟能如此“淡定”,如此忽视,果然是别人的生命都不值钱,不能不令人寒心,失望,原来平素最为人称道的宝姑娘,为了劝说假慈悲的姨娘,竟然可以说出这么无情的话来。

更令人气结的是,在她的眼中,金钏儿只是个丫鬟,死了就死了,多给几两烧埋银子,就算了尽了情分,这跟他哥哥薛蟠为了争一个丫头打死人却逍遥法外有什么区别?如此的漠视生命,如此地践踏一条逝去生命的尊严,不是冷漠无情是什么?

蘅芜苑摆设

原文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这一回里贾母心情十分好,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到了宝钗的蘅芜苑,登时就不高兴了,因为她看到了她不愿看的东西。

原文: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我们看,这是一个十几岁的未出阁少女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几部书几枝花竟然什么都没有了,难怪曹公说是“雪洞一般”,可不就是给人一种冷清寂寥的感觉?

贾母先是嗔怪宝钗老实,不知道要东西,等听王夫人、王熙凤回说她自己不要的时候,贾母就真的不高兴了,于是数落了宝钗一顿,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

宝钗真的像她母亲说的那样,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吗?宝钗平时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吗?从她扑蝶一回,羞笼红麝串一回,替宝玉绣肚兜一回都可知,这是个内心很热的女子,一如她从胎里带出的热毒,但她却通过冷香丸去克制,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冷”的状态,想想令人觉得后怕。

蘅芜苑的院子里开满了花,但宝钗的房间里却如此冷清空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似她的内心——外冷内热,冷是冷漠,是无情,是疏离,是隔膜。热是热心,是热情,是烂漫天真,是少女心,但遗憾的是,她用冷香丸完全克制住了一切。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房间内如此摆设,不由得让人觉得有些后怕,这要多早熟,多大的心机,才做得出来?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冷清和空洞,到底有什么意义?薛宝钗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柳湘莲出家

原文第六十七回,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

柳湘莲出家消失后,最伤心的莫过于刚跟他结拜为兄弟的呆霸王薛蟠了,派人到处去找了几日,没有任何踪影,没想到呆霸王薛蟠竟然还流了泪,此时的宝钗,听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是什么反应呢?

原文: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前文宝钗为了劝王夫人,公然对死了的金钏儿各种语言上的轻薄和诽谤,这一回,为了劝母兄,她再一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的冷漠和无情,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漠视和淡然,不由得令人心寒和失望。

原来人人喜欢的宝姑娘,面对死的死,走的走的现实,竟然是“并不在意”,竟然是“只好由他罢了”没有任何关于生命的珍惜和对逝者的尊重。王熙凤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得知秦可卿病重的时候,还流露了真情和对生命的尊重与顿悟。

原文: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相比王熙凤,薛宝钗面对生命的态度,简直就是面冷心硬,从来都不放心上,甚至连看也不会看上一眼,更不要说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了。

搬出大观园

原文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引发了贾府的一次大震动,众人皆如惊弓之鸟,可以说是贾府被抄家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不仅导致了晴雯等人被赶,还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敏感,这人就是抄检大观园之后,极力要搬出园子的薛宝钗。

我们知道,薛宝钗一家属于客居贾府,前面已经说了,为明哲保身,为了不惹上麻烦,她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说白了就是装糊涂,不惹事,远离是非旋窝。所以,与其说她是搬出大观园,毋宁说是撤离大观园,永远地离开大观园。

宝钗离开的时候,自然不会说明真实的原因,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李纨和尤氏的表情告诉我们,她们都知道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园子。原文: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俩人彼此相视一笑,答案已经在笑里。

薛宝钗的冷漠和无情正表现在这里,她不问为什么抄检大观花园,也不关心谁被赶出去了,也绝不会想着去帮谁说情,而是急于撇清自己的嫌疑,只要自己不被怀疑,自己这边没事,其他的统统与他无关。甚至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即便林黛玉被怀疑了,此时的宝钗为了自保,也绝不会出面帮林妹妹说话,她的冷漠和无情,正在于她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在她心中,对待贾府所有人和事,她是能躲则躲的,实在不得已,也并不肯多问,只要你不问她,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这就是薛宝钗,一个为了保护自己,无情冷漠到令人不敢与之为友的女子。

借居在贾府的薛宝钗,自以为靠着冷漠无情可以明哲保身,却没想到她的小心思瞒不过睿智的贾母,瞒不过精明的李纨和尤氏,也只能哄哄糊涂的薛姨妈和王夫人,若是所有人都知道薛宝钗是这样一个爱惜羽毛的女子,是一个如此漠视生命,践踏他人尊严,为自保嫁祸他人的女子,也许她在贾府又会是另一番待遇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