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经》和《春秋》【精选】
......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至。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我们讲《三字经》中“经”的最后两部《诗经》和《春秋》。
诗 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共311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
风
《风》是周代各诸侯国的诗歌,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国风共计160首。风的内容最为丰富,我们熟悉的《关雎》,《蒹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当时的周朝地域辽阔,设有好多诸侯国,而诸侯国都是独立或半独立行政,周天子为了掌握每个诸侯过的情况,设计了一种严格的制度--采风。采风就是由专门的官员,摇着铃到各地去搜集民歌。同时各诸侯国也有责任把自己国内的一些诗歌定期采集,回报给周天子。国风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这些民间的诗歌集可以提供给周天子掌握天下大事,了解各个诸侯国的民生情况,同时又可以配上乐,成为一个音乐作品。
雅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共105首诗歌。又分《小雅》和《大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徳。《大雅》大多是贵族文人所作,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采薇》《鹿鸣》就是其代表作。
颂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学诗经,就说不出漂亮优美的语言。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涉猎面很广,通过学习诗经不仅能增长自己的学识,还能提高一个人语言方面的修养。我们现代人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诗经,但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词都是来自诗经,比如:寿比南山,乔迁之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天作之合,鸠占鹊巢、肤如凝脂、信誓旦旦、人言可畏、投桃报李、进退维谷等等,还有很多,都是我们对诗经的传承和间接习得,也说明诗经对我们后世文化的影响颇深,诗经的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诗经》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它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为后人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人文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如《新台》就讽刺了卫宣公荒唐无耻的个人生活,后面的《二子乘舟》反映出当时诸侯国宫廷继位的问题,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仇杀从未停止过。
《诗经》的美在于它的内容美,形式也很美。它出色的艺术描写,我们现在读来也赏心悦目。“赋、比、兴”是它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叙述其事,即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表达出来。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生死契约,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打比方。《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赋予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就是“起”,因此又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用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唯美诗句欣赏
1.“巧笑盼兮,美目盼兮。”,精妙神态描写,化静为动,化美为媚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景衬情,或悲或喜。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现在“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之好逑。”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春 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三字经》中说“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要想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那个年代,孔子认为天下大乱了,好多伦常之变,国君昏庸无道,整日沉迷美色,无心朝政,这里面还有一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后导致国破人亡。接下来就是西周灭亡,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整个中国处于战火当中,当时的周天子就是一个傀儡了,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国家根本不可能统一了。所以没人采风了,国风就没了,诸侯国也不去拜见天子了,大雅小雅也就没了,乱世也没有人去祭祀了,颂也就没了。风雅颂都没有,诗歌的精神也就亡了。所以孔子在他晚年的时候开始编订《春秋》,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标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评价,下断语,希望以此来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为后人立标准,树榜样。
《春秋》还被儒家称为《麟经》,相传孔子编辑《春秋》时,有一个猎户,背一奇形怪兽,来请教孔子,吾所猎者为何物?孔子见状大惊。说“麒麟本是太平兽,缘何生来不逢时。”麒麟是中国传统中一种非常吉祥的神兽,它只会代表着祥和、幸福、太平。孔子认为这个时候天下大乱,这个麒麟没事在乱世的时候跑过来干什么啊,这不就被打死了。孔子很难过,正因为这只麒麟被打死,孔子从此停编《春秋》。两年后,孔子去世了。一方面孔子修订《春秋》因“获麟”事件而搁笔;另一方面,《春秋》是孔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评说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书,人们把孔子比喻成麒麟。因此,后人把《春秋》称为“麟经”。
孔子在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就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
春秋三传
《春秋》既定为经,其文言简义深,加上时间久远,如果没有注释,很难读懂。因此就有了注解《春秋》的书,名气大的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也就是《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解释《春秋》的意义的,它的重点不在于补充《春秋》背后的历史故事,它主要是来阐释《春秋》所特有的道德的意义、评断的意义、是非善恶的意义。但是《左传》不同,《左传》属于古文学派,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事实,来说明《春秋》的笔法,并且补充了好多《春秋》里面没有记载的史实,所以《左传》特别受到史学家的重视。《左传》以叙事为主,文笔生动,渲染表达能力极强,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人。《左传》还特别擅长刻画人物,比如它描写晋文公、描写楚灵王,都是千古之笔,人物性格都非常的丰满,曲折复杂,这对后来中国的小说都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
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
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今天的《诗经》和《春秋》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喜欢就点个赞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