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送别诗 初中课本中的送别诗代表

本站作者 2023-04-07 13:53:00

初中古诗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在我们熟知的许多诗中,有不少千古名句是送别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其中有祝福,也有不舍,更有儿女情长。

在初中课本中就有几篇比较著名的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其中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让人千古传诵。

一、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注释

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三、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州的五个渡口,只见风烟迷蒙,路途遥远。我和你今天分别,心中怀着无限离情别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心朋友,就是远隔天涯海角也近如比邻。我们两个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男女那样悲伤而泪湿手巾。

四、赏析

首联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持、拱卫,点出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这里代指蜀州,点出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化用适当,又有创意,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这一句话即使劝慰别人,也是劝慰自己,显出了一种男子汉的豁达之情。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一文中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首,却一反悲伤之态,独步高标,成为送别诗中难得的精品,传诵千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