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船的诗歌(现代的)(现代诗歌的诗性与张力)

本站作者 2023-04-10 05:31:00

关于船的诗歌(现代的)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诗歌的张力

作者/李仪

这里,重点谈一谈诗歌的张力问题。先从几个诗学概念谈起,然后说说我对张力的认识,再然后讲讲怎么实现张力。

一、几个概念

我认为,所有的诗学概念,都很难说是定论,因为这些名词在一定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差别,我只谈我的认识,并尽量做出解释, 这一点需要我们自行分辨,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1、诗性。对诗性这个词可能理解的分歧很大,有人把诗意当作诗性,这比较普遍,比如有篇评论《诗意栖居——论西部诗歌的诗性之美》,这就明显把诗性和诗意混为一谈。我一直反对这个说法,我认为诗性大于诗意,诗意是从诗性生发开来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我提出过对文体的追溯要观照语言的初始,我还提出过,诗是内心感应的冲动,这时候的思维形式是跳跃性的,传统文论称之为诗性思维。把内心感应和跳跃性思维这两点明确出来,就是对诗学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什么是诗最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我说诗不宜长,是因为诗的本质就是抒情,心绪飞驰为诗就不可能长,所以我认为《荷马史诗》是说唱文学,也认为普希金的《奥涅金》如果要说是诗,那也只能说是诗体叙事,是借助了诗的形式。当然汉乐府《孔雀东南风》也是诗体叙事,也就是说这是叙事诗。如果说的客观一点,我认为这只不过是拓展了诗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诗性呢?我理解的诗性,就是诗性思维作用于语言的结果。我想,都说诗歌是缪斯女神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发光的一定是这神圣的诗性。

2、诗性思维。诗性思维是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早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它不同于逻辑思维以及其他常规思维定式,具有悖常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不受其他思维方式限制,思维的角度、对事物的感受都与众不同,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是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新的境界的特性,比较常见的是主客不分,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的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移情,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学形象。

诗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同时还是一种情感思维、形象思维,这些特点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或者说是获得张力的源泉,因而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现代诗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3、诗意。一般说诗意来自诗人的创造(散文家也能创造诗意),更来自鉴赏中的领悟。我想指出的是,诗意不是诗,而是诗的呈现作用于人的通感。

前一句“诗意来自诗人的创造”,这指的就是诗性思维作用于语言的结果,这就是诗性催生诗意的过程。所以我要说没有诗性何来诗意。

实际上诗意就是一种发现,一种感受,一种诗感的氛围。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意栖居”“诗意在远方”,就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但是诗意与意境不同,诗意是美好的,但意境有美好的,也有具有批判色彩的。

对这几个概念,我们要理解,要知道诗是怎么起源的,诗的思维方式,什么是诗性,这才是诗歌的大局观,至于其它的,都是形式问题,技巧问题,相比大局观,是次要的。

二、关于诗歌的张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张力,体现着语言的丰富和生动,而这对于诗歌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要这么说,还是由于诗性思维在起作用。心绪飞驰为诗,这是诗性思维在张扬,毫无疑问,诗的本体、诗的内核,就要从这里寻找。这是我们谈张力的第一步。

第二步,诗的表达依靠语言(不表达出来也是诗),语言承载思想,诗歌的语言承载并装饰诗人心灵冲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与众不同的。

第三步,这个与众不同的过程天生就具有后来物理学所说的张力状态。当然,这个状态需要语言技巧来呈现。

明确这三步,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什么叫张力——

所谓张力,是物理学名词,当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物体内部任一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牵引力。这个名词首先被西方引入到文学批评中来。20世纪上半期,英美有个与传统学院式批评相对的派别,叫“新批评派”,其中的一个美国批评家泰特在1938年发表《论诗的张力》一文,文中说:“我们公认的许多好诗——还有我们忽视的一些好诗——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为这种单一性质造一个名字,以便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诗。这种性质称之为‘张力’。”

张力说作为对新批评理论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受到了新批评派的普遍赞同,并成为新批评理论的标签,称之为“张力诗学”,是“现代批评的顶点”。

那么,他们怎么寻找到张力的呢?泰特认为诗歌的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词的“词典意义”,指词的本义或指称意义,内涵是指词的引申义或暗示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感情色彩。泰特提出的张力概念,是指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有机协调,它强调的是诗歌语义结构的复杂多样性,他认为,诗既倚重内涵,也要倚重外延,也就是说既须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又要有概念的明晰性。他说:“诗的意义就在其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

实际上,这里的外延和内涵,可以用语言学上的所指和能指来解释,也可以用我们传统的物象和意象来解释,但是我注意到,我们国内的批评家在运用张力概念时,并没有提出这一现象,而是仅仅把物象和意象当做获取张力的一个方法。

一首诗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张力说就是对诗的结构及其外延内涵辨证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把批评的焦点引向诗的内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由外延内涵构成的内部关系,就是一种“紧张关系”,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张力说研究的就是诗歌的内部结构及其构成的紧张关系,所以张力这一术语的含义不断被后来的批评家给以引申和发展,使它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规律。罗吉•福勒说:“一般而论,凡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也就是说,在张力论者看来,一切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作用的原则、意义、情感、修辞、语词,都可产生张力。诗歌内部诸种能动的二元对立所产生的张力,使诗歌内部诸要素精确地落位于某种美学序列中,并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如何定义诗歌张力

我在中国传统文论中寻找与张力接近的名词,可是没有找到,只是勉强拿出物象意象关系来解释张力说的外延内涵关系。可是如果我们引进了诗性,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我在介绍诗性概念时说了,所谓诗性,就是诗性思维作用于语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在文本语言中表现为张力的存在。所以对张力一说,我只能做出这样的解释,即张力就是诗性思维统摄下的诗歌内部结构关系及其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状态。

张力,也可以理解为诗性。或者说诗性说明诗所必须具备的性质,张力则表明诗性呈现的状态。

请注意,下面我们书会来给张力做出定义,这是属于书会的诗学理论——

广义的诗歌张力概念:是指诗性思维统摄下的诗歌内部结构及由此达到的矛盾与平衡关系。

解释这个广义的定义:月亮是美丽的,但月亮内部的结构却是由月表、月壳、月幔、月核构成的,这仅仅是我们的已知,其内部肯定还有复杂的物理结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关系,那我们就看不到美丽的月亮景色。大地上的山脉是壮观的,如果近前我们还会看到春夏秋冬的各种外部色彩变化,但这仅仅是外部景观,而构成山脉的内部结构肯定蕴含丰厚。

狭义的诗歌张力概念: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技巧使诗歌内涵大于语言表面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语意的扩大或收束。

解释这个狭义的定义: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语言艺术的高低 ,归根结底取决于对语言把握水平的高低,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诗歌语言艺术就是对诗歌语言张力的激发和驾御,同时诗歌语言的根本特性也必须从这种“张力”中加以探求。

明确这个广义的定义,是要求我们在创作中从总体上把握好诗歌结构,使之合乎诗歌的本质,具有诗性和张力;明确这个狭义的定义,是要求我们在创作中处理好内涵和外延、意象和具象的关系,从而使诗歌的语言呈现无巧之巧,在诗性和张力中焕发诗意。

毫无疑问,这两个定义,都是我们所要强调的诗性。

我觉得用诗性来解释张力,这倒很符合中国和西方的语言特点,就是汉语的模糊性和拼音文字的明晰性。诗性这个词,尽管它阐述了诗的性质,但它本身还有意象的特征,而张力则把它明确了,是一种物理力的状态。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张力,符合诗性的要求,符合诗歌本体的要求。充满张力的诗歌语言,能够通过矛盾性体现事物内在的本质,扩展诗歌的容量,传达诗歌的意味,引发更广泛更深刻的思考,耐人咀嚼,从而延长了审美的过程。

本文作者李仪,本名李智勇,天津作协会员。自1977年先后在《人民军队》《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环境报》《天津文学》《西北军事文学》《延安文学》《读者》《文学自由谈》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小说、诗歌及评论等作品。出版散文自选集《在西北行走》和散文教学课件精选《李仪·聊散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