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感悟300字 如何评析《长恨歌》

本站作者 2023-04-14 23:15:00

长恨歌感悟300字

白居易写《长恨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讽刺和批判,而是赞美和同情。

其中所隐含的细节,年龄越大,能体会、能解读的情感就越复杂,越深沉,越多面。

我问学生:「我们已经讲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今天要学他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这首诗和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有关,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学生说:「啊,知道。」

我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和唐玄宗后期偏宠杨贵妃有必然关系。

无论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在评论这段历史时,都要痛斥杨贵妃是祸水。

都是因为唐玄宗太宠爱她了,才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学生说:「对,我们原先学过《过华清宫》就是这么评价。」

我说:「是的,初中学《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典型的批判;

上了高中学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又不止是批判,更多的是同情。

所以说,你们年龄越大,能体会、能解读的情感就越复杂,越深沉,越多面。

那么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咱们除了批判和同情之外,想想看,还有哪些角度可以解读?

学生说:「……赞美他们冲破世俗的勇气,赞美他们忠于自己的情感。

我说:「是,但是这个角度把个人情感放在了家国责任之前,是不符合我国古代儒家的价值观的。

而这样写的作者又偏偏是一位古人,他要怎么写才能写好,不被当时的道学家所诟病呢?」

学生说:「要么就写的非常真诚,非常动人,让那些道学家看了都想哭。」

也有人说:「可以两个主题都写,既批判,又赞美,还有同情。」

我说:「对,你们说的很好。

包含的感情越复杂,其内涵就越值得玩味,而文学价值也就越高。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这样一首包含了丰富情感,艺术价值很高的诗。

我们之前早读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先想问大家:

题目《长恨歌》中,「恨」是什么意思?是谁在恨?恨什么?」

学生说:「恨,意思是遗憾。

应该是作者白居易在遗憾。」

我说:「是的,在古汉语中,「怨」多指仇恨,比如「恩怨分明」;

而「恨」多指遗憾,所以「长恨」的意思,就是绵长的遗憾。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白居易在遗憾呢?」

学生说:「因为他觉得有情人不能白头到老这个结局不好,很遗憾,才想要写诗纪念一下啊。」

我说:「嗯,从创作动机出发没问题。还有吗?」

有学生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遗憾。

因为诗的最后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句话应该是从两个主人公的角度出发的。」

我说:「大家说的都很对。我们分析题目,就可以站在这三个人的角度去分析。

对唐玄宗来说,正如咱们刚才提到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身为君主却不能保全心爱的女人,这是他的「恨」;

马嵬之变后,玄宗独自回宫,在宫中睹物思人,只能孤单度过余生,这也是他的「恨」。

对杨贵妃来说,她是四大美女之一,一个绝世美女在青春年华被赐死,这本身就是一大恨事,因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却被心爱之人在关键时候舍弃,这也值得一「恨」;

但即便如此,她也仍然爱着玄宗,在《长恨歌》的后半部分,她死后在蓬莱仙境做了仙子,却和爱的人从此天人永隔,这也是她的「恨」。

而对白居易来说,作为一个唐朝的臣子,对于大唐君主因色误国的历史本身,他一定会有「恨」;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难免被两人之间的深情打动,感慨有情人不能相守,这也是白居易的「恨」。」

明白了这些「恨」的丰富内涵,我们就要走进这首诗了。

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我问学生:「这一部分大概写了什么?」

学生说:「写安史之乱之前,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独宠。」

我问:「大家读了以后,能不能大概想象出来杨贵妃的样子?」

学生说:「想象不出来。」

我说:「啊,那是文字的表现力不够吗?」

学生说:「不是,是因为写的太美了,而且他没有具体写五官的模样,就很难具体想象。」

我说:「白居易不具体写五官,是因为他的重点是勾勒杨贵妃的气质,而不是外形。

五官是「形」,气质是「神」。

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写法,跟曹雪芹写林黛玉异曲同工,重点都不在她们的五官和衣饰,而在于神韵。

因为神韵不是用来想象的,是用来感受的。

或许我刚才应该换一种问法:大家能不能从文字中感受到杨贵妃的美?」

学生点头。

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字最能概括杨贵妃的气质?」

学生说:「媚。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我说:「是啊,这句诗不仅仅像一幅画了,更像一段视频:「回眸一笑」是一种动态美。

比如说,别人告诉你有一个美女很美,有照片也有视频,你会看哪一个?」

学生说:「都看。」

我说:「别闹,如果只能看一个呢?」

学生说:「哈哈哈,肯定是视频。」

我说:「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呈现给我们的就好像是视频,或者动图——照片是静态的,视频是动态的。

因此视频就更容易展现一个人的气质,这种动态给人的感觉更震撼,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氛围感美女」。

大家刚刚找的很准确,「媚」就是她的气质,「媚」和「美」有什么区别?

学生说:「媚,有一种勾人的感觉。

有学生说:「勾人多难听,那叫动人」。

我说:「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在强调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

一个美女很美,可「美」是客观的,她就算再美,那也和我无关;

但一旦变成「媚」,那她的美就与我有关,「媚」是主观的,它强调的是对我的影响。

这颇像王国维笔下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学生点头:「还真是这样。」

我说:「在杨贵妃的千娇百媚面前,六宫所有的妃嫔都黯然失色。

这是什么手法?」

学生说:「衬托。」

我说:「非常好。这是正衬,六宫妃嫔当然也美,但是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没有杨贵妃美。

对了,这句诗里还有借代的手法,「粉黛」指代的是妃嫔,是特征代本体。」

我接着说:「这一段中,除了关注杨贵妃有多美,咱们还要关注她有多么受宠。

最鲜明的体现就是这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它其中蕴含着对比:「三千」和「一身」的对比,数量词的极大和极小的对比——强调她不仅受宠,而且这种宠爱还是独一份儿的,是独宠、专宠。

其实美貌的妃子受宠很容易,但是专宠却很难,毕竟人的本性也有喜新厌旧的成分。

这种专宠,说一句是爱情,不过分吧?

学生(认真思考):「嗯……但是前面还说了「汉皇重色思倾国」,不是说唐玄宗好色吗,好色算不算爱情?」

我说:「一开始当然是被颜值所吸引,但在一起时间久了,再往后呢?就算他更多是喜欢美色,但吸引他的,有没有美色之外的东西?

我倾向于是有的,诗中也隐约地写了出来。

历史上的杨贵妃善歌舞,善音律,而唐玄宗也是雅好音乐之人,在这方面,两个人是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的。

比如这一段,白居易写两人在宫中甜蜜相处的日常,就多次提到了音乐和歌舞:「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惊破霓裳羽衣曲」……

懂得歌舞,共同欣赏歌舞,是他们的感情基础之一。

其实,有艺术才华的人,内心往往是比较敏感的,也很重感情,这点也切合历史上对唐玄宗的描述,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有学生问:「对了,刚才开头第一句,为什么要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唐玄宗不是唐朝的吗?」

我说:「这就叫做「为尊者讳」。

因为「重色思倾国」不是什么好话,作为君主,不应该重贤才,思贤才吗?怎么能重色呢?

我们现在如果说某个人好色,可能只是调侃,未必有多么难听,但在古代的儒家价值观之下,把这话放在一个君主身上,是非常严重的指责。

白居易毕竟是一个唐朝的臣子,他不能直接指责本朝的君王,只能说「汉皇」,这种写法叫「以汉代唐」,在唐诗中很常见。

比如杜甫在《兵车行》里写:「武皇开边意未已」里的「武皇」也不是汉武帝,而是唐玄宗道理一样。

刚才我们说到《长恨歌》的主题也有讽刺,这就是比较明显的讽刺了。

开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就很巧妙地避免了《长恨歌》因歌颂爱情而被人诟病的必然。

同时,这一部分还写到了玄宗独宠杨贵妃的结果:君王「不早朝」「无闲暇」,民间「不重生男」……

用了很多的否定词来批判,我们知道否定词也有强调和反讽的意味。

这种讽刺,既含蓄表明了白居易作为士大夫的基本立场,也使这首诗的主题更加丰富——歌颂中有讽刺,讽刺中有歌颂。

所以我们看,白居易虽然用笔婉转,但他并没有回避唐玄宗沉迷美色,荒芜朝政这个事实。

其实,诗里的避讳不止这一处,大家还能不能找到和事实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杨贵妃好像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一朝选在君王侧」吧?」

我说:「对,你找的很好。

这是白居易对杨贵妃当初进宫缘由的美化。

因为当老公公的出手去抢儿媳妇,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情,哪怕他是皇帝。

学生:「哇!」

我说:「啊,看来也有一些同学不太了解背景,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

后来,唐玄宗想要收她进宫,就先安排她出家做女道士(道号太真),过了几年后,再令杨太真以女道士的身份入宫。

就算他这样掩饰自己的行为,但毕竟这事是有目共睹的不光彩,唐玄宗干嘛去抢儿媳妇?

与其说他就是个昏君,就要做这种糊涂荒唐的事,我个人更愿意理解为他是出于爱——

想想看,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非要去跟儿子抢老婆?

而且我们原先讲过,君王这类人,其实特别在乎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在乎后世会怎样评价自己。

唐玄宗毕竟前半生也励精图治,毕竟开创了开元盛世,毕竟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要不是因为爱,他干嘛非要去干这种抹黑自己的事?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并不是要美化他,而是觉得这样更符合逻辑的真实。」

我接着说:「白居易当然也知道这不光彩。

所以还是出于「为尊者讳」,他就改编了杨贵妃的来历。

说她「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是通过选秀的方式正常入宫的。」

学生若有所思:「我觉得还是写出来好,更能体现他们爱情的深厚。

禁忌之恋多刺激,多有看点啊!」

我说:「是的,这说法也没错,但太超前了。

我们要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

如果说前期对贵妃的独宠还不能体现出是「真爱」,我们就需要往后看。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两个人命运的走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