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做学问的诗句古诗 形容很有学问的古诗词

本站作者 2023-04-19 19:58:00

有关做学问的诗句古诗

关于学问的古诗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

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

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

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0、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1、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博学多才【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解释】:博学:广博。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斗之才【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

石,念 dàn 。

才华横溢【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

”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自】: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腹载五车【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风华绝代【解释】: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

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惊才风逸【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囊锥露颖【解释】:比喻显露才华。

【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宋才潘面【解释】: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

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议论英发【解释】: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出自】:《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惊才绝艳【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

【关于知音的古诗文有学问的来】作业帮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形容“谦虚”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的人一定谦虚。

8. 谦受益,满招损。

9.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10.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义: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 出 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 译文: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论语·述而》。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孔子的《论语》。

8. 译文:孔子说:"学习过知识后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习惯,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为什么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有学问的人?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

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

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

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来就成了书。

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拥有五车藏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形容知识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道友系列1287 2014-09-17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1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1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1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19、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0、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左宗棠)...

在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或诗句

成语 解释 殚见洽闻 殚:尽,完全;洽:广博。

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

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金声玉振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通今博古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

形容知识渊博。

以莛叩钟 莛:草茎。

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

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智周万物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

形容知识渊博。

多闻阙疑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

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

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亦作“老手宿儒”。

通儒达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文达艺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博闻多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

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形容坚持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坚持的诗句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先秦·荀子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唐·韩愈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符读书城南》唐·韩愈释义:实属是勤奋才有的,不勤奋腹中是空虚无华的。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魏晋·陶渊明释义: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释义: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劝学》唐·颜真卿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书院》宋·刘过释义: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暗》唐·白居易年轻的时候认为读书很苦需要勤奋,晚年悲伤流许多眼泪。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朱啸宇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现在已经得到考证,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关于做人的道理古诗

古诗哲理赏析 我国古代有着浩如烟海的诗词,其中有不少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学习中,剖析其中哲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

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梁启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

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

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唐) 于 贲 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按要求写出成语(至少四个)(1)表示笑的:(2)形容有学问的:...

1.按要求写出成语(至少四个) (1)表示笑的: 相视而笑,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捧腹大笑 (2)形容有学问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高八斗 (3)形容气势大的:浩浩荡荡 万马奔腾 地动山摇 千军万马 (4)赞美优秀品质的: 见义勇为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不屈不挠 2.按要求写出诗句(古诗) (1)含有哲理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描写景物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3)抒发思念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4)表达爱国的: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僵卧孤村不自哀,为国尚思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吴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