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菊花的古诗有什么 赞美菊花的10首优美古诗
匆匆,中秋已过。
凄凄,繁华飘零。
满园枯枝败叶,可堪寂寞。
好凭风花雪月,对酒当歌。
惜惜,明轮残缺。
幸幸,小菊丰硕。
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寻遍千古名花诗词,独缺菊花这一朵。“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岂奈何。“菊花,以其”傲寒“的独特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大道有春夏秋冬,人间有冷暖炎凉。冷不怕,热不怕,最难受的是冷热交替之际。从一种状态转入相反的另一种状态,其间的变化要比状态本身更加难受,这时的体验也更加深刻。古代学者寄情于物,此间能寻觅的寄托很少,菊花恰是其中最合适的。恰逢中秋时节,赏菊之刻,集十首菊花诗词,共赏人间美色,品味世道冷热。
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花,中国自古有之,最早是作为药材使用。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菊花成为花中四君子,自陶渊明始。晋代虽然时间不长,离乱众多,但文人士大夫中出现了一批清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有较高的成就。陶渊明是诗词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不屑于官场黑暗,主动归隐田园,成为隐逸田园派的鼻祖之一。“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对菊花的喜爱堪称前无古人。当时,菊花不过是一种野花,无需花钱就可栽培。秋天独自盛开,与隐士的高风亮节有高度相似之处。由于陶渊明的带动,菊花成为士大夫争先种植观赏的花卉。这首诗是陶渊明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自然为伍,与时间为伴,田园生活多么的惬意悠闲,无拘无束。从此以后,篱笆,菊花和酒,就成为了隐士的标配。
2.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田园派著名诗人。也许是性格使然,虽然名声在外,却始终科举不第。好不容易机缘巧合,得见唐玄宗,却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彻底与仕途无缘。于是乎,他便开启了一条陶谢之路,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鹿门山隐居时,恰逢重阳。邻居老田热情邀请孟浩然做客,拿出上好的黍米烧鸡,聊着百姓的家长里短。这首诗,徐徐铺展,娓娓道来,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不加任何雕饰,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还来就菊花“,看似田家的”欢迎再来“,实则透露着笔者的欣喜和满足。
3.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此诗作于807年。前一年,元稹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锋芒毕露。然而好景不长,触怒权贵被贬。适遇母亲去世,丁忧家中。房舍四周遍种菊花,秋天一到,宛似陶园。绕篱赏菊,不觉日西。此时的元稹,估计也产生了如同陶渊明一样的隐居心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持。忍得住风霜,耐得住寂寞,阳光总在风雨后,自此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灿烂一生。
4.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唐朝著名的女才子。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两人婚后不久,赵明诚去外地。适逢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就写了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夫妻二人,平时都是“读书消得泼茶香“,没事儿就比一比。因此,赵明诚也和着做了几首,把李清照的词夹在其中,请朋友评判。结果,他写的词,朋友一首没看上,只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得好。此事堪称一段佳话。黄花即是菊花,古代菊花多为黄色。李清照通过菊花,把隐士之寂寞,转化成了相思之寂寞,成为了一种”香愁“。而以黄花代愁,是李清照最为擅长的,下面这首《声声慢》,便以菊花表达了”国愁“,也是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品。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末年,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黄巢出身盐贩家庭,教育基础不错,文武全才。起初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庙堂,无奈科场舞弊严重,屡次没有中第。气愤之余,黄巢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杀气冲天的菊花诗。之后,由于朝廷对贩卖私盐加大打击力度,黄巢加入了起义军,仅用5年时间,就攻破长安,自立为王。黄巢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一时出了一口恶气。黄巢喜欢菊花,不仅仅是因为菊花耐寒的风骨,更夹杂着他要通过历经风霜的艰苦斗争,改变天下面貌的雄心壮志,正如他另一首菊花诗,充分展示了一代农民起义领袖的抱负: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6.寒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不媚俗,独自开在篱落旁,寒风中,宁可被冻死,也不会被吹落。诗人表达了对菊花不畏严寒、报节而死的由衷慨叹。这其实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郑思肖,南宋末年诗人,目睹了国破家亡,一生忠于赵宋,不改气节。名字中的“肖“,是繁体”趙“的一部分。早年与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交好,自赵孟頫投降元朝后,与之绝交。诗人一生漂泊困苦,即使如此,也像菊花一样,宁可守节而死,绝不像北方敌人投降。郑思肖擅长画兰,但从不画根,寓意失去了根基,其气节为后世所赞叹。诗中”宁可枝头抱香死“,化用了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一句诗,然而用意更加慷慨刚烈。
黄花 宋 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7.鹧鸪天·云外青山是我家 宋 无名氏
云外青山是我家。
两年城里作生涯。
杜陵赏月延秋桂,
彭泽无钱对菊花。
初度日,感年华。
三杯浊酒一瓯茶。
尊前儿女休相笑,
更有人穷似汝爷。
家徒四壁,隐居青山,囊中羞涩,兜里没钱。盏酒杯茶,就算过年。杜甫赏月,就是没钱,邀请秋桂,聊为陪伴。陶潜采菊,也是没钱,精神充实,不显寒酸。儿女别笑,莫要自惭,如爷穷者,遍布人间。富有所乐,贫有所欢,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首词,以轻松又略带诙谐的口吻,自嘲而又自豪的语气,描绘了沉重的生活负担下,随遇而安的心理状态,没有无奈,只有超脱。
8.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元代散曲大家,白朴与马致远齐名。这首《天净沙秋思》,也与马致远的同名作匹俦。白朴天净沙四首,分春夏秋冬,这首秋思最为著名。曲中事物明朗,色彩艳丽,意境悠长,一派惆怅,淡淡忧思,令人遐迩。言秋而无秋字,凝愁而无愁名,自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9.菊花 明代 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借人篱落看秋风。
汉代名士蒋诩,隐归田园,舍前荆棘遍布,只有三条小路与隐士交往,后世以“三径“代指隐士之所。野士之所菊花吐蕊,傲立风霜。许多浪迹天涯之人,倚着篱笆观赏。以菊为介,勾连心绪,既有羡艳,也有失落,是如此一般隐居田园,还是继续踏上风尘之路,恐怕只有当事者才知道。一个”借“字,无比准确地描述出天涯浪子此时面对菊花的复杂心态。
10.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丛秋菊,百般世态。何去何从,自由心定。正所谓:名花自向闲中老,浮世原宜淡处看。读懂菊花,看破浮沉,进无忧,退无虑,你,可曾体会这个中滋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