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4-27 05:33:00

什么什么不再是少年的诗句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余光中《独白》

三十年过去了,月光还是和少年时的月光一样;自己却已不再是乌头的少年。素月高空悬挂,光辉遍洒,九州(祖国大陆)一色,大地万物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银纱。千年之后仍是李太白脚下的流霜,我也和他一样思念对岸的故乡!

但是我不能归家,只能

执笔不寐 夜坐《独白》

在诗歌中 在文字中

寻文化之根,找诗歌之魂

余光中先生的文学主题之一就是——乡愁。不绝如缕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注:解读诗词,不要「单独摘出来进行断章取义式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有的甚至需要结合全文及作者其他文字进行整体性分析。比如大部分人对此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理解。

余光中《独白》诗原文如下: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

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

深圳河那边的郁郁垒垒

还记得三十年前那少年?

料青山见我是青睐是白眼?

回头不再是少年的乌头

白是新白青是古来就青青

月落铁轨静,边界只几颗星

高高低低在标点着浑沌

等星都溺海,天上和地下

鬼窥神觊只最后一盏灯

最后灯熄,只一个不寐的人

一头独白对四周的全黑

不共夜色同黯的本色

也不管多久才曙色

寻文化之根,找诗歌之魂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余光中《独白》诗中出现的典故

(1)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深圳河那边的郁郁垒垒/还记得三十年前那少年?/料青山见我是青睐是白眼?/回头不再是少年的乌头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2017年11月06日

解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自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后,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多少游子的心。

1.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于右任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3.梁实秋

晚年梁实秋曾说过一生中有四个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

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

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

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前也有同感。

一觉醒来,惊闻余光中先生逝世的消息,惟有一声长叹。放一段今天凌晨阅读《傅雷家书》时写的文字。致敬。

我对内战、反右、文革、战争等历史性问题的看法:

每次看到退居台湾的大陆文人(余光中、白先勇、梁实秋、钱穆……)所写的回忆性文章,总被其中深深的「乡愁」所感动而感叹感慨;

每次看到抗日、内战一系列战争中发生的死亡、惨状、故事等,虽未亲身经历,但也触目惊心,心中一紧;

每次看到反右、文革等阶级与政治性问题,以及由此给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命运带来的无常与改变,无不叹息遗憾;对于身历革命中的人们所展示出的气节——或高尚,或卑劣,无不尊敬与忿怨。最后则是包容。

后人对已经发生的历史问题:首先,不能简单定其「对错」,或者说没有对错;其次,「承认」并且不能忘却;最后,记住并「避免」未来再次发生。我为什么对于「历史性问题」会产生如此评判标准:无情的时间……无情的历史……

每次看到「文革」中知识分子的故事遭遇,就会联想到五千年历史:始皇帝「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时期,文人的遭遇;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清朝的「文字狱」与学术考证……任何一场战争必然伴随牺牲,抛开情绪从无情的历史来看,也许感触就不会那么深沉,它们可能促进了历史的演变;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你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你牺牲了这个家也毁了。

2017年12月13日兼怀南京国家公祭日 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