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堰河的对联(《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朗诵全诗,理清诗歌结构。
2.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诗歌结构。
2.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作背景: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艾青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算卦的说他“命克父母”,于是,他就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叶荷”家里。
1932年,艾青因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
1933年1月14日,他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
艾青的奶妈是大叶荷村人,她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叶荷”。
二、赏析:
这首诗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我”和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强调大堰河与我虽然出生阶级不同,却有母子养育之恩情。
第二部分(第3—10节):诗人回忆大堰河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一生。
第3节,诗人在狱中看到雪想起大堰河。诗人连续用了四个“你的……”句式,排比句,描述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在大堰河家里的生活。诗人连续用了八个“在你……之后”的句式,排比句,真实地再现出勤劳、慈爱的大堰河留在“我”心中的母爱形象。
第5节,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
第6节,写“我”回到自己家里的生活。诗人连续用了七个“我……”句式,排比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这与在大堰河家里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7节,写大堰河做佣工的生活。诗人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句式,排比句,突出了她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第8节,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她的梦,看似荒唐,却生动形象地说出“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10节,写大堰河之死。诗人连续使用五个“同着……”句式,排比句,写出大堰河的寒酸葬礼和悲惨人生。
第三部分(第11—13节):诗人诅咒不公道的世界,热情赞美大堰河和劳动人民。诗人连续使用八个“呈给……”句式,排比句,感情汹涌澎湃,表现出“我”对大堰河的敬爱!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
三:艺术手法:
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诗人通过狱中回忆,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的点点滴滴,饱含深情地描述出大堰河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一生,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挚爱。
1.反复:
全诗多处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开头和结尾的诗句重复,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排比:
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3.对比:
大堰河家的生活和父母家的生活,形成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和“我”的亲近和爱。
大堰河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愤怒控诉。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1—2):怀念
二(3—10):回忆
三(11—13):赞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