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欲扬先抑的古诗
1.先抑后扬的古诗有哪些
古诗十九首·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同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词的上阕先喜(“风老”三句)后忧(“地卑”二句),再喜(“人静”三句)再忧(“凭栏久”三句),回环跌宕。下阕,“年年”三句,仍写苦情。“且莫”两句,似可求得快乐,不觉一喜。但“憔悴”三句又是一片苦情。既始终得不到快活,求不到解脱,那就还是“醉眠”的好。满腔的仕途失意的愁苦忧怨就这样在一抑一扬之间推上了高峰。
还有许多诗歌中都存在欲扬先抑的用法,如《琴台》(杜甫)、《登快阁》(黄庭坚)、《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菩萨蛮》(韦庄)等等.
2.欲抑先扬 的诗歌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颇似军中谣谚,强调将军领兵的关键在于士气要高昂、作战要有方略。后四句诗人即直抒胸臆,认为国家拥有强兵的目的是为了守土安邦,而守土并不是为了杀伐。
为了制敌而射马,为了破敌而擒王,只能进行不得已的杀伤。这一切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以大肆杀伐为乐事,表达了诗人反对统治阶级发动侵伐异邦的战争的愿望。
全诗各句均为议论,这在古诗中是较少见的。诗人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讲如何练兵用兵、如何克敌制胜,再讲如何进行战争,为何要减少杀伐。
诗的最大特色。
3.欲抑先扬 的诗歌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颇似军中谣谚,强调将军领兵的关键在于士气要高昂、作战要有方略。后四句诗人即直抒胸臆,认为国家拥有强兵的目的是为了守土安邦,而守土并不是为了杀伐。为了制敌而射马,为了破敌而擒王,只能进行不得已的杀伤。这一切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以大肆杀伐为乐事,表达了诗人反对统治阶级发动侵伐异邦的战争的愿望。
全诗各句均为议论,这在古诗中是较少见的。诗人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讲如何练兵用兵、如何克敌制胜,再讲如何进行战争,为何要减少杀伐。诗的最大特色。
4.抑扬顿挫的古诗词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