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PDF【精选】
对联/诗词格律检测、自动作诗小程序上线了!
绝句之名的由来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的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声调四谱》云:绝句之名,唐以前即有之。徐东海撰《玉台新咏》别为一卷,实古诗之支派也。至唐而法律愈严,不惟与律体异,即与古体亦不同。或称“截句”或称“断句”非也。
盖律因绝而增,非绝由律而减也。绝句云者,单句为句,句不能成诗;双句为联,联则生对;双联为韵,韵则生“粘”;句法平仄个不相重,无论律古,粘对联韵必四句而后备,故谓之“绝”。
由此递增,虽至百韵可也,而断无可减之理。减至无可减就叫做“绝句”,它产生于律诗之前。
孙楷第云:绝句最初只是乐府的一解,一篇乐府若有千解,现在只取一解,所以谓之绝句。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当代人很少写五绝,写得极好的就更少,五律也很少,要写都是七绝七律。基本上在入宋之后,五绝和五律特别优秀的作品就比七绝七律少得多。相反的盛唐时期五律和五绝都比七律和七绝应用得更广泛。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的平仄
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四、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王力:五言绝句首句不入韵较常见。
平韵五言绝句第一种格式(首句不押韵)
如: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相思物,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三)
又如: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都是第一种平仄格式。
“五绝只有四句,四句只有二十字,直写则一泄无余,故宜用曲笔。顺写则一览已尽,故宜取逆势,然非知炼字炼句不可,尤非从炼句炼字,炼为对句不可。杜之《八阵图》,皇甫曾之《送王司直》,皆以对句作起也。”
格律诗中五言、七言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的,但允许对仗,因为它平仄正好相反,是可以对仗的。但是一旦要用对仗,必须用在首联。
“宜玩其善炼而无痕迹。此诗虽怀古感慨,而对句作起,盖以功衬名,至次句始点题也。第三句陈迹犹在,第四句则因图见恨,惓惓无穷。”(刘铁冷《作诗百法》)
平韵五言绝句第二种格式(首句不押韵)
如: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慷慨寄托,尽末十字,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此诗起言送别之处,承言别后归家之时,转笔脱开一层,言春草之绿有定期,王孙之归无定期。即兴体也。末句别后望归,语长心重。(刘铁冷《作诗百法》)
又如: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五言绝句第三种格式(首句押韵)
第三种格式是第一种格式变化而来,把第四句放在第一句重复使用,原来的第一句不再使用。
如: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话说玄宗。
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