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400字

本站作者 2023-06-12 19:38:00

苏轼逆境中

从第一次考科举说起——

宋仁宗在位的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去考科举,准备在河南省找个地方安家;

嘉祐二年(1057),22岁苏轼&19岁苏辙初次赴举,一举登科。此后归乡给母亲守孝直到嘉祐五年;

嘉祐五年(1060),再至京师,此时苏轼苏辙已有官职,但没去,由欧阳修推荐参加次年的“制科”考试;

嘉祐六年(1061),苏氏兄弟参加“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正式入仕;

嘉祐八年(1063),苏轼在凤翔任职(仕宦生涯第一站),这年宋仁宗去世,侄子宋英宗继位,改元治平;

治平三年(1066),苏洵去世,二苏回乡守孝;

治平四年(1067),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继位,改元熙宁;

熙宁二年(1069),苏轼守完孝回到东京,就碰上了王安石变法,各种原因,苏轼站了旧党,成为了神宗支持的新党的对立面;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被迫离开朝廷赴杭州通判任,从西蜀移至江南,他在凤翔的时候觉得凤翔的秃山浊水比不上故乡,但在杭州觉得这“好湖山”是故乡没有的;

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苏轼想念弟弟,写了全中国学生都要背诵的水调歌头;

熙宁十年(1077)苏轼任徐州知州,在地方上执行新党的政策,就不爽,在诗中宣泄,引起了新党注意。正好这时候王安石罢相,宋神宗改元元丰,亲自主持政局,那苏轼看起来就像是骂皇帝了;

元丰二年(1079),苏轼转任湖州知州,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至京,拘于御史台,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结案出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案件判决结果将苏轼贬到了黄州;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抵达黄州,不畏开荒之苦,努力经营东坡、雪堂。陆游后来去黄州,主要就是缅怀苏轼,他的家在南北宋之交的战火至于,仍保存完好;

元丰七年(1084),苏轼离开贬谪之地黄州,从黄州离开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是永别,还交代“江南父老“要经常晾晒他打鱼时穿过的蓑衣。前往汝州的路上,漂泊了一年,“身行万里半天下“历经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六省,一路与亲友宴饮游玩,包括筠州防弟、庐山访禅、江宁府会见王安石,才回到开封。十月,苏轼从宜兴出发,北上扬州,在扬州给皇帝呈了一份表奏,请求不去汝州,改为常州居住。但扬州的官府没愿意上奏,苏轼就只能继续北上,年底到了今江苏盱眙县东北的泗州,又表奏,说举家病重,去不了了,专门派人到京城上呈。神宗本身的这个调度就是从“贬谪”变成“赋闲”,所以其实是在哪里都一样的,所以一报就批了,但因为消息传达不及时,所以走了许多冤枉路。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儿子宋哲宗继位;五月,苏轼不小心在诗里透露了自己安家的喜悦,诗中有一个词是“好语“,又被政敌抓住。元祐党争中,洛党的几位御使就说他因为和神宗有仇,所以把去世的消息说成是“好语“。苏轼就赶紧上奏,说我的好语是指听到老百姓夸奖刚刚上台的少年天子,就非常聪明。《苏轼十讲》作者朱刚说“这大概是为了官场生存,难免要说的一些鬼话,与全诗的意脉全不相关“。随着神宗去世,政局逆转,“元祐更化“,苏轼迅速复起,连续晋升;

六月接到登州(山东蓬莱)知州的任命,恢复了他在乌台诗案之前的官位;

十月,苏轼刚到登州五天,接到进京的命令;

十二月,到京,又升为皇帝侍从;

元祐元年(1086)三月,没有考试,就做了撰写政府命令文告的机要官员;

九月之后,苏轼任职翰林学士,掌管皇帝的诏命,成为参与决策的喉舌;

太皇太后说,如此迅速的复起,是遵循了神宗皇帝遗愿(十岁的儿子宋哲宗(赵煦)继位,母亲高氏临朝听政。高氏和神宗留下的新党大臣(蔡确、章惇、韩缜)发生冲突;

元祐四年(1089),苏轼再次赴任杭州担任知州;

元祐六年(1091),离杭归朝,此时苏辙已经是执政官,为了避嫌,苏轼就经常申请到外地认官(颍州、扬州、定州等);

元祐八年(1093),苏轼在定州,九月太皇太后高氏一死,在“旧党“包围下成长的宋哲宗亲政后召回新党,要恢复神宗“新法“;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更化“政策改为”绍述“政策,对元祐党人第一次大规模贬谪,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绍圣三年(1096),苏轼61岁,他在惠州买地,准备造家终老于此;

绍圣四年(1097)二月,第二次对元祐党人的大规模贬谪,这一批里没有贬苏轼,但到闰二月,把他贬到了今海南琼州,住在儋州,属于当时可以贬的最南边,算贬到天涯海角了。这一次贬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贬谪文化”。朱刚在书中说“岭南地区从来不曾,也再不可能拥有如此豪华的精英队伍“。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政局再次逆转,苏轼得以渡海北返。走的时候苏轼也说自己其实是海南人,四海为家的苏轼在何种逆境中都可以找到一种生活的平衡;

宋哲宗弟弟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这是苏轼在世的最后一年。五月一日苏轼北归舟至金陵,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

常州宜兴,是苏轼生命旅程的终点,但到临终前才返回。

时间线梳理参考:《苏轼十讲》朱刚著

内容来自#易信说吧# 易信,与国风热爱者重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