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的古诗怎么读(天净沙·秋思——谈谈诗词中的意象)

本站作者 2023-06-20 22:06:00

天净沙的古诗怎么读

精讲中小学古诗词系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这首元曲小令,传诵至今,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人把它误解为词,实际上,对这首小令在体裁上有误解并不奇怪,因为它与一般的曲确实有差异。同样是写秋思,更典型的曲是这样的:

落日平林噪晚鸦

风袖翩翩吹瘦马

一经入天涯

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

瞥见个孤林端入画

蓠落萧疏带浅沙

一个老大伯捕鱼虾

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

——(金)董解元《仙吕·赏花时》

仔细比较这两首曲,内容很相似,甚至不排除马致远借鉴了这首曲的可能。但马致远的秋思更加朗朗上口,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差别,在于对意象的运用。

意象,是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简单说,意象就是约定俗成的、能够表达抽象情感的具体形象。比如诗词中出现“杨柳”,那么八九不离十,这是写别离之情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看到“明月”,则主题是思乡的可能性很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意象的作用很重要,古代受过教育的人,写诗就像我们今天写个日记一样容易,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意象、典故这些现成的素材可以用。比如中秋节朋友们聚会,每人写一首思乡的诗,那么最直接的意象就是月亮嘛,与月亮相关的意象非常多:嫦娥、玉兔、月宫、蟾蜍、桂树、吴刚、玉璧、素盘……来首五言或者七言绝句,总共四句,选两个意象,用个典故,稍微一找补,一首诗就出来了,一点都不困难。所以现在有人编了个计算机程序,你给个主题,它就能做出诗词来,还像模像样的,就是因为有这些元素的缘故。

回到上面两首曲,都用了很多意象,但显然马致远的更加密集、紧凑。实际上,它前面四句总共十一个词,竟然包含了十个意象。当然并不是说意象用的越多越好,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准确。马致远这首小令,意象的运用非常准确,“枯”、“老”、“昏”,这几个形容词把凄冷萧瑟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几个意象一出现,不用再多写,我们眼前仿佛已经呈现出一个历尽风尘的游子形象。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已经是水到渠成,不用诗人下笔,读者似乎就要脱口而出了。

如此密集的使用意象,是一个高难度技巧,可望而不可即,遍观马致远的曲集,也很难再找到那么浑然天成的作品了。可见意象的堆砌是没用的,还是得准确才行。相似的作品也很少见,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据说是徐悲鸿写的对联。

其他利用意象叠加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准确的叠加意象,确实能起到很好的点染气氛的作用。

说到意象,我马上联想起流沙河先生的《就是那只蟋蟀》。蟋蟀,这个古代诗词中的小小意象,竟被铺排成一首长诗,将汉语、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缠绵关系,刻画的入木三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心态是什么,这耳朵是什么?正是那一个个饱含着诗情画意的意象啊!

就是那一只蟋蟀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