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信的优美诗句
有关书信的诗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
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
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
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你有有韵味的的作文开头优美诗词
告别了姹紫嫣红的春,送走了激情澎湃的夏,凉爽的清风伴随着南飞的雁阵,拉开了秋的帷幕……风猛了,却不乏清爽;日光淡了,却不乏温暖;百花都凋零了,可菊花却开得恣意风流、潇洒倜傥……秋,买弄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美。
没有高雅脱俗的牡丹,没有妖艳妩媚的芙蓉,没有激情豪放的玫瑰,也没有清秀的水仙、温馨的康乃馨,惟有那微微泛黄的菊花,加上那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
那一缕缕浓妆淡抹的黄色,也许并不令人赏心悦目,但那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却让无数人神魂颠倒。
伴随着飒飒的秋风,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驻足深吸,神清气爽……一阵习习的秋雨,光临了大地,四周顿时被一阵雨雾笼罩了。
这雨真美,簌然而落。
不像般害羞、收敛,不乏稳重;不像夏雨般滂沱、野蛮,不失幽雅却也不乏霸气,秋妹妹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天更高了,云更淡了,那越发深邃的天空,更令人心驰神往了。
雨后的斜阳,似乎还没有从美丽的雨幕中苏醒,脸上还泛着一丝红晕。
落日的余辉,在缕缕白云的烘托下,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秋的雨后秀景。
秋,不仅美得自然,而且美得意味深长,美得发人深省。
它拥有春的妩媚,却不像春般拘泥;它拥有夏的豪放与激情,却不像夏般放荡不羁……美而豪放,豪放却又不乏稳重,这就是秋,成熟的秋。
我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那凹凸不平的田埂,记录着岁月的脚步。
路旁的小草仅剩下一丝残余的绿意,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却透露着盎然的生机,似乎在告诉我:“看着吧,明年,我会更绿!”光秃秃的梧桐依旧站着魁梧的军姿,即将归根的梧桐树叶,迈着华丽的舞步,投向大地的怀抱,丝毫没有对死亡的恐惧,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坚毅地告诉我:“明年,我依旧是树上的一片最绿的叶!”这,也许就是秋的精神吧!一望无垠的田野,泛着金黄的涟漪,这金黄的地毯上闪耀着刺眼的光辉。
成熟的稻穗了弯了腰;饱满的橘子调皮的将树伯伯压地佝偻着腰,又如一盏盏精致的灯笼,显露了丰收的喜庆;田中的棉花,经历了一年风雨的洗礼,已是满目创痍,油尽灯枯的身体顽强支撑着充满信念的大脑,看见这喜人的丰收之景,他欣慰地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这美丽的秋之美韵,让我顿生诗意,不禁自吟了一首小诗:
与信件有关的古诗词
与信件有关的古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展开
你有有韵味的的作文开头优美诗词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1、引用名言名句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与小偷》)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2、巧用书信格式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你好!
形容书信写得很优美、真诚的成语有哪些?RT
【笔底生花】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摛翰振藻】翰:毛笔,引申为文词;振:发舒.施展文采,铺陈辞藻.【辞趣翩翩】辞趣:文辞的意趣;翩翩:形容风致、文采的优美.指文辞的意趣很优美.【摛文掞藻】摛、掞:发舒,铺陈.施展文采,铺陈辞藻.【才藻富赡】藻:文采;赡:充足.富有才华文采.【摛藻绘句】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才藻艳逸】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凤彩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放诞风流】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礼法束缚.【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斐然可观】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形容才干或声名显着.【惊采绝艳】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口吐珠玑】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龙章凤函】比喻文采炳焕.【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铺采摛文】指铺陈文采.【翩翩公子】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翩翩年少】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风流.【弸中彪外】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弸中肆外】弸:充满.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起凤腾蛟】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情文相生】情:思想感情;文:词藻.比喻文章感情深沉,文采和思想互相补充.【吞凤之才】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天上石麟】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衔华佩实】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稀句绘章】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稀章绘句】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扬葩振藻】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有色有声】原形容既有声望,又有文采,看起来十分显耀.后也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云霞满纸】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古代形容信的词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简也代指书信.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古人朋友之间书信往来的诗词分析
书信大行天下与造纸术的发明有关。
一管狼毫(无狼羊亦可)、一纸素笺,写不尽上下古今多少事;一声问候、一声呼唤,寄不尽山长水远相思情。
古代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通信便成为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联络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近在咫尺,古代闺训也不允许怀春少女踏出闺门半步。
粉墙高阁,雕栏重帘,遮断了多少佳人梦;书生寄语,小姐题诗,演绎了多少传奇事。
“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这些寄托古人美好愿望的大团圆式的结局,其中的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还不是书信为双方连起了红线。
山高地远,鸿雁传书;江头河尾,鱼传尺素,在浩如烟海的古人书札中,蕴涵着多少浓浓的亲情和厚谊。
“大人尊前,叩请金安”,“惠书敬悉,思意绵绵”这是游子对父母的思念;“接获手书,快慰莫名”,“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牵挂;“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纸短心长,甚为至念”,这是友人对友人之间的关切;“别后萦思,愁肠日转”,“春寒料峭,善自珍重”,这是怨女对旷夫的企盼。
即使是革命领袖,在书信中也念念不忘敬师之情。
“诲谕勤勤,感且不尽”,“世局多故,为国自珍”,便是信中致师之语。
古代不比当今,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狗屁文章,只要花点钱便可以出书。
无论是高人学士,迁客骚人,诗稿文稿大都是在友人之间诗酒唱和中保存下来的。
古人出一本书,,出一本诗集,那是十分奢侈的事情,面壁十年,皓首穷经,不闹出个名气,那是出不起书的,李白、杜甫莫不是晚年出书。
即使是李贺,可说得上是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因为他死得太早,诗集还是后代的“粉丝”们刊印出来的。
因此古代诗词文赋的流传形式,往往靠书信,而且有的本身就是书信。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金陵酒肆留别”、“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
杜甫的“寄韩谏议”、“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 弟妹”,这是一首七律,仅标题就有四十九字,大意是说在战乱的时期,白居易从河南到关内,饥餐渴饮、兄弟离散,望月而引发思念之情,接着就列出一串人名,这不是书信又是什么。
因是文言,人们大都能看懂或记住诗,而这些有点拗口的标题,往往不被人所记忆了。
再看诗内四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不是诗化的书信语言吗? “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这是安定环境中往事萦怀的一种心境,挂念而不担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寥寥十字,身处战乱,怎一个思念了得;“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泪痕”,这是有情人之间的无奈感叹。
最感人的,莫过于陆游与前妻唐婉不期而遇而在沈园影壁上题诗(词)相寄的“钗头凤”。
陆游说:“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唐婉说:“小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一个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个是“欲笺心事,独倚斜栏”,两情相悦,却不能所属,连互相寄封信都那样难,不得已发出了“难!难!难!”、“莫!莫!莫!”的感叹,这是多么深挚无比,令人窒息的爱情啊!一张尺素、一纸红笺,承载着古来多少深挚的情感啊!记得上中学时,本人尚是个不知爱情为何物的愣头青的时候,看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以及他们的题壁诗词,沉沉焉以感胸内憋闷潸然而泪下。
绵绵真情,一字一泪,已使红笺尽湿,这些诗句把书信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已表现殆尽,它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况且还有那么多关于书信的传说呢,《柳毅传书》、《红叶题诗》,使书信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朦胧而美丽。
那传递书信驿路上来去匆匆的马蹄,在黄尘中踏下的是平仄交互、纸短情长的诗句;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撩起帘幕遥望天际征鸿的少妇了,那是一幅望眼欲穿的哀艳的图画,给后人以不尽的幽思。
而太史公的《报任安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清代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不仅内容丰富,且篇篇都是美文,感今怀旧,多少情思留在纸上!至于曾国藩家书、鲁迅书信、傅雷家书已成为经典.那是他们内心的剖白,是经风历雨后的大彻大悟,也是智者对同辈以及后代的谆谆叮嘱,说它们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毫不过分。
当今已是信息时代,通讯从来也没有现在这般快捷。
网络覆盖着整个世界,偌大的地球似乎已变成了弹丸之地,不要说天涯海角可以朝发夕至,就是天上人间也可以瞬息相通。
这固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似乎已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总使人感到在生活中少了些情思和诗意。
在今天能够认真写一封信的人已经不多了。
令人望眼欲穿的时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拉近了,成了零距离,这边一句短信,那边一句调侃;这边一声“哈罗”,那边一声“OK”,在电话(手机)两端,复杂的感情简化了,两人之间感情的细节被电波删节了。
即便有书信往来,也是形同公文,没有感情,没有诗意,更不会有故事和传说。
这对于当代人来说,究竟是幸呢还是不幸?我总...
关于友情的诗句或其他经典的句子
关于爱情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 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展开...
关于礼仪的诗句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