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的平沙是什么意思

本站作者 2023-06-21 20:57:00

平沙落雁形容什么意思

古琴在我国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嵇康《琴赋》中:“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庄子·秋水》载:“孔子游於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辍”。更有文人四艺而琴为首。这都显示了古琴几千年来的地位,而《平沙落雁》也在古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的传谱,最早刊于明代的《古音正宗》(1634)。其曲调悠扬流畅,和谐恬静,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给人以“静境中之闹境”的趣味,至此也有了水墨画般的笔触。其曲意也在“借鸿鹄之远志,抒逸士之心胸”。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历代琴家喜爱,也是三百多年来传谱最多、流传最广的琴曲之一。

但就曲谱而言已有多种版本,《立雪斋琴谱》与《治心斋琴学练要》已经分段不一了。而我们通常说《平沙落雁》分南、北两派,广义是指管平湖先生与张子谦先生的演奏区别。张子谦先生的演奏谱是据《蕉庵琴谱》(1868),由广陵派琴家秦维瀚撰辑,共收录三十二曲;管平湖先生的演奏谱是据《琴学丛书》(1910),由近代古琴家杨时百撰辑,共四十三卷,约七十万言,收录资料颇多。这些就已经可以看出琴家对于《平沙落雁》的钟爱了。

管平湖先生的演奏偏刚一些。乐曲开始基于平缓,描绘出夕阳西下一片平静的沙鸥之地,宁静祥和,使人尽享其美妙与幽静,会有流连之感。这也是逸士所向往的、而他们该有的生活。

乐曲中间却又富于灵动性,以大雁的起起落落承载自我的志向,愿随大雁一起翱翔于天地,去追寻那心底深处淹没的志向,让这一切飞向天际,而逆境中的逸士便可追寻那“鸿鹄之志”。

作品在结尾却又回归,繁杂思绪过后归于平和,内心的情感交融过后终究归于静寂。有种“身不能及,心向往之”的感触。使人听之为其远大的志向而称赞,但又为力所不能及而沉闷。这一切的一切鲜明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逸士不得志之情跃然眼前,听之、思之亦可感同身受。

张子谦先生的演奏较柔,乐曲一开始与管平湖先生类似,以平缓为主,构建出一片祥和之景,给人以高远、淡雅之感。

中间开始有了情绪的发展,思绪已开始展开,且乐曲中吟猱、撞、退复多者结合使用,使作品的旋律丰满而又流畅,且具有歌唱性。尤其描写雁群飞落,笔触虽不多,用了较慢的速度轻描淡写,却给人以惬意之感,有了享受大自然的“慢”心情。

而尾声也是以较简单的方式结束,未加渲染,但此时你却有了人在画中游的体验,与我们当下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是能够触动到那根紧张经络下的柔软之处,直逼心灵,撬动灵魂。

但因我们现在交通比较便捷,曲谱、视频传播较快、较广,互联网多媒体的发达为古琴学习带来了便利,大家也都开始转益多师。而《平沙落雁》又太受大众欢迎,所以已经不再拘泥于南、北派之分,而很多演奏家虽学南派,却也有了北派的刚劲;另一些演奏家虽学北派,却也存有南派的细腻。他们身上已经显现自己的演奏风格,增加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与诠释,同时也有地方方言造成的旋律取舍。

而现在我们大家比较经常弹的有三个流派:九嶷派、广陵派、梅庵派。九嶷派以杨时百为代表,琴学讲究吟猱节奏,琴风苍劲坚实,技法规整,自成一格,为北方著名琴派。现存录音为管平湖先生,他们的演奏特点是:节奏方整、规范,按照旋律进行,同时又很高雅、苍古,表达了雁群云程万里的志向。

广陵派恬淡清雅,节奏跌宕多变,指法细腻灵活,形成了恬逸洒脱的独特风格。以刘少椿先生与张子谦先生为代表,均有录音存世,其演奏特点:节奏比较自由,意境高远,颇有文人画的风格。

梅庵派起源于诸城派,在演奏上重视技巧和节奏,强调音乐的旋律之美,同时也注意吸取民间音乐素材,以浓郁的地方特色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其演奏风格特点非常精巧、生动,添加左手的轮指,同时在乐曲中后加“雁鸣”一段,独具本门特色,为王燕卿先生所创,曲调极为逼真、生动,高低音区此起彼伏,非常生动。

琴曲虽有南北之说,派别不同,但也因当下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又划分不那么明确,更因此曲受欢迎度较高而被多人传谱。至此,我们也就能够了解《平沙落雁》之曲的特性。它不是拘泥于南派、北派、一派、两派之作品,而是在我们各个演奏者手中可以演奏千人千面的琴曲。

我们更应该用广义的思维去诠释这首琴曲,让这首流传几百年的作品继续它的价值,更让我们古琴爱好者欣赏并且能够演奏。这便体现了作品的价值,也懂得了古琴传承千年的沉淀与沧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