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眉州(寄黎眉州)

本站作者 2023-06-25 15:38:00

苏轼在眉州

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在密州任上,密州在胶西。黎罅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故称“黎眉州”。

②西川:四川西部。苏轼的故乡眉山和诗中提及的瓦屋、峨眉两山都在西川。

③春秋学:黎罅精研《春秋》,当时执政的王安石素不喜《春秋》。

④六一: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曾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黎眉州:指黎錞(chún)。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因称“黎眉州”。眉州,在今四川境内。

胶西:胶河以西。当时作者在山东密州认知州,密州在胶河之西。

瓦屋:山名。今属四川眉山市洪雅县,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诗人在胶西的高处举目西望,夕阳映照着孤云的地方,应该就是家乡四川眉州了,那里有好朋友黎錞。“孤云”“落照”是作者内心落寞的外化。瓦屋山上堆满春后的雪,峨眉山下了好几天的雨,一片翠绿。这里,作者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写故乡瓦屋、峨眉二山的雨与雪,借以表现对好友绵延的牵念。两地相隔,两心相印。

首联、颔联铺垫后,颈联笔锋一转,指涉现实,感叹人事,惋惜如今的文人再也没有像欧阳修那样的贤者了。黎錞擅长经学并有所成,但王安石素不喜经学,不以《春秋》之学为然,黎錞自然不入他的法眼。欧阳修则赏识黎錞的经学学问。欧阳修对苏轼和黎錞有知遇之恩,所以苏轼才发出如此感慨。尾联,作者安慰朋友并期待:等我像陶渊明当年一样归隐后,咱们再一起赋诗、品酒,共度岁月。

诗歌通过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魂牵梦绕的家乡山水、昼思夜想的朋友宛在眼前。在对好友惺惺相惜的惦念中,也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

诗人虽有感伤,却并不沉溺其中,全诗情感跌宕、放达落拓。时而婉约,时而豪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第二句承前句“望西川”,描述西川景象,“应”表明“孤云落照”是作者合理推想的西川的景象。

颔联通过想象描写瓦屋、峨眉的景象,这和《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写景角度相同。

颈联抒写作者的复杂感慨,既包含着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黎錞的同情,也表达了对乐于提携士人的欧阳修的怀念。

前四句侧重于描写景物,画面感极强;后四句侧重于抒发情怀,感情浓烈。写景与抒情密切关联,全诗章法井然。

诗的结尾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你暂且等着我回归家乡田园,到时我们一起趁着美好时光饮酒赋诗。情感:表达了作者因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而产生的思乡、归隐之情,以及对黎錞的友爱之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