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汉非马意象
曾经,我觉得,在中国现代诗歌里,最好的乡愁诗,应该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了,那回环往复的诗句,那恰切得当的意象,那一唱三叹的旋律,有着浓浓的乡愁,引起了多少游子的怅惘之情。
可当我读到非马的《醉汉》后,我的心绪彷徨了。《醉汉》与《乡愁》,哪一个才是最好的乡愁诗?我竟不知如何取舍了。
如果非要在这两首乡愁诗里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更倾向于《醉汉》。
《乡愁》就像一个豆蔻年华的闺中少女,灵秀俏皮,清新雅致,有着女孩子的羞涩之美
《醉汉》就像一个女扮男装的巾帼英雄,豪爽直率,大方得体,带着原始的野性之美。
二者相比,《乡愁》太中规中矩了,相反,《醉汉》却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给人异样之感。
在形式上,《醉汉》把一个词,甚至是单个字独立成行,读来,更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请看——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我像被《醉汉》下了蛊一般,把《醉汉》抄写在一个细长的纸笺上,每日拿着它,着了魔似的吟诵着,一字字,一词词,一句句。
在不断地吟诵中,《醉汉》像一幅画般,在我的脑海中展开——
一条小巷,短短的,直直的,向前延伸着,两边是斑驳的墙垣,破败、衰退,它属于江南,是江南熟悉的小巷,在巷道的尽头,住着不知名的江南人家。
一个醉汉从巷道的另一头走来,踉踉跄跄,摇摇摆摆,像落叶,像浮萍,漂泊在江南的小巷。
他有着迷离的眼,有着憔悴的容,模糊不清的醉话里,却异常清晰地喊着,喊着“母亲”。
啊!他的醉,不是为了名利的失败,也不是为了生活的无奈,竟是为了那万里之遥的慈母。
羁旅在外,天涯孤客,他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尝尽了生活之艰,于是,无法阻抑地,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巷道虽短,可他的乡愁却长,绕在腹中,有千里,有万里。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愁滋味,像泛着涟漪的水,在心海中一圈圈地荡漾开来。这愁,怎生了,如何除?
“短短的直巷”写出了距离并不遥远、“万里愁肠”写出了见面的艰难,一实一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夸张地写出了醉汉的乡愁。
醉汉的形象,本来惹人烦,惹人厌,可是,当和乡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却让人顿生怜惜之感,这,不得不归功于非马的写诗水平之高超。
非马原籍广东,自小与父亲生活在台湾。而在台湾海峡的另一端,那个叫作中国大陆的地方,有着与他分离多年的母亲。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我一直在猜想,这两句,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似在写离别之久,似在写回乡之坚持,又好似在写一种“近乡情更怯”的心情。毕竟离别家乡岁月已多,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烂柯人的悲伤是人人都不想产生的。
可我不想深究,诗歌是含蓄的语言艺术,能够意会即可,又何必言说出来呢!
“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短短的一句话,分成五行,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坚持,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以执着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一“走”,一“来”,独立成行,音悠悠,意绵绵,像乐曲的尾声,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这首诗,写于1977年,正是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台湾和内地的解冻在即,亲人相见已成可能。因有可能,乡愁也就更浓。
醉汉之醉,是因为他有着无尽的乡愁,这种愁,是酒所无法消解的。下来眉头,是又会上心头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