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诗人大全(元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本站作者 2023-07-11 04:03:00

元朝诗人大全

济南天桥区有座文忠园,那里也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墓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世人往往喜欢古诗词中的慷慨激昂,凌然磅礴,却很少去了解作者生平和诗词背后的心酸沧桑。

说道张养浩,他出身世家,祖先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一脉,十七岁被封“济南第一才子”,元代散曲四大家之一,十九岁凭一首《白云楼赋》被举荐为东平学正,一路做到礼部尚书。

而观其志向,一生所求,仅为黎民疾苦,以年逾六十,累死任上。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累死任上的文学家。

张养浩画像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出生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迁都燕京。他自小就酷爱读书,《元史》记载:“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张养浩童年时期,正是陆秀夫携幼帝跳海,南宋十万军民葬身崖山海战,在元大都羁押三年丞相文天祥宁死不降,这让张养浩内心产生极大震撼。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代更替,非一人之力,但比世俗权贵更重要,是对得起天下苍生。

《山坡羊·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张养浩十七岁开始外出游学,在济南舜祠,见祠堂荒废,只剩一口古井。舜是中国上古时代部落首领,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在位39年,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

瞽叟是舜的父亲,本性顽劣,不喜欢舜,和其他人陷害舜,舜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孝顺,瞽叟最后被舜的孝心感动。张养浩有感而发,写下《过舜祠》,这也是他流传下来最早的诗文。

太古淳风叫不还,

荒祠每过为愁颜。

苍生有感歌谣外,

黄屋无心揖让间。

一井尚存当日水,

九嶷空忆旧时山。

能令子孝师千古,

瞽叟元来不是顽。

张养浩十九岁时登白云楼,写《白云楼赋》,名动齐鲁,被称为济南第一才子。山东按察使欣赏他的才华,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学正”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

青年时期的张养浩仕途平顺,得到元朝平章政事(宰相)欣赏,保举他做了礼部令吏,后来又进了御史台。他为官清正廉洁,在任堂邑县尹时,扫奸除恶,为民除害,他可怜盗贼也是被逼走投无路,给他们改过机会,以至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时,张养浩任监察御史,他上万言书,直陈当时政治上的“十害”,一下子惹怒元武宗,将他贬为平民,永不得复用。自此,张养浩出走大都,云游四方。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而后元仁宗即位,召回张养浩,他本想拒绝,但看到是负责科举,而选择出山。因为元朝已经建立40年,尚无科举,天下学子入仕无门,在张养浩主持下,元朝第一场科举考试举行。学子们无不感激涕零,纷纷想要登门拜谢,张养浩婉拒,告诫他们:"只要想着怎么用才学报效国家就好了,不必谢我。 "

当时元统治内部阴暗,皇权更替频繁,张养浩以父病逝回乡守孝,彻底辞官归隐。自此视荣华富贵如云烟,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期间朝廷七次征召,皆不应。

直到1329年,陕西大旱,百姓流离失所,甚至饥民相食,朝廷再次征召张养浩去赈灾。这次,他没有拒绝,立即变卖家中财产分给穷人,奔赴陕西。

此心非为官,让他赴召的不是官位,而是灾情下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一路上目睹灾民惨状的张养浩,感慨历代王朝兴废,写下数首怀古词,无不是对当时朝廷前景暗淡的哀叹,对百姓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其中就有那首传唱千古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一到任上,就开始赈济灾民,他晚上向上天祈祷求雨,白天出外救济灾民,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但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四月未入家门,每晚睡在县衙内,以至于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听闻张养浩去世的消息,关中百姓沿路痛哭,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幼年好学,少年成名,一生历经八帝。为监官,刚正不阿,冒死直谏;为地方官,公正廉洁,造福一方。虽可寄情天地山水,独善其身,却不忍黎民受苦,心寄苍生,虽死无憾。

后世有人赞其:“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发之而为文章,推之而为政事、功业,无一而非正大之寓也。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廷下诏追赠张养浩,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文忠”是古代封给的大臣谥号中仅次于“文正”的谥号。历代被谥为“文忠”的有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丞相裴度,后世知名书法家,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开国公的颜真卿,千古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张养浩是元朝统治期间汉臣,能做得实在有限,但心怀天下苍生,成了少有累死任上的文学家。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特别爱看古人生平,他们写下那么多好诗文,还有精彩的故事值得说,远大于网络上房价几何,哪个明星又塌房。人要走出自我,而不是信息越发达,价值越浅薄。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荀子·修身》

注释:修炼伟大的志向就会傲视富贵,推崇道义的力量就会藐视王侯,注重从内心反省自己就不会被外物所动。古书上说:君子会役使外界的事物,而小人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役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