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文的方法(古诗的学习方法有啥)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古诗,从整体的体裁上划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被称为格律诗),多为五言诗和七言诗(细分为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但最初的诗歌是以四言诗为主。四言、五言、七言都是诗歌的体裁,简称为“诗体”。格律诗称为古代近体诗。格律是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1、押韵: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
2、平仄: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3、对仗:要求有严格的对偶。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古诗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其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是汉语言文学的巅峰,需要我们反复朗读、吟诵,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
一、四言诗
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四言诗的格律:
句式一:平平仄仄(例:丹心寸意、开门白水,方兴典礼、羲农首出、唐虞继踵,风驰电逝);
句式二:仄仄平平(例:对酒当歌、日暮风吹、叶落依枝、独处无郎、侧近桥梁,海内雍熙);
句式三:仄仄平仄(例: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子好芳草、俯降千仞、 念此芳草、定是山谷);
句式四:平平仄平(例: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沉吟至今、愁君未知)。
四言诗的经典作品(仅举三例):
1、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四
(汉·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3、龟虽寿
(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五言诗
1.五言古体诗
五言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但并不是严格的要求,例如骆宾王的《咏鹅》即为一首五言古体诗,其首句为三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五言古体诗的经典作品(仅举唐诗五言古风三例,《古诗十九首》亦是经典,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在此不再例举):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源于汉魏乐府古诗。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全篇四句,每首仅二十字。五言绝句的平仄,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较为自由。若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五言绝句的格律:
四种常见的格律分别是: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仄仄仄平平
宫花寂寞红 平平仄仄平
白头宫女在 平平平仄仄
闲坐说玄宗 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 平平平仄仄
素手玉房前 仄仄仄平平
欲得周郎顾 仄仄平平仄
时时误拂弦 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 平平仄仄平
柳拂御沟新 仄仄仄平平
为报辽阳客 仄仄平平仄
流芳不待人 平平仄仄平
3.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已基本定型,于盛唐时期已趋于成熟。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每首有四十字。五言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言律诗的格律:
四种常见的格律分别是: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三、七言诗
1、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七言古体诗,它起源于民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
七言古体诗的经典作品(仅举一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七言绝句
七绝就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绝句要求三、四句工整对仗,或有含义在其中。
七言绝句的格律:
四种常见的格律分别是:
1、平起:
格律对照例诗: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闻说鸡鸣见日升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只缘身在最高层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平起首句入韵:
格律对照例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仄起:
格律对照例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仄起首句入韵:
格律对照例诗:
漫兴(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杖藜徐步立芳洲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颠狂柳絮随风舞 平平仄仄平平仄
轻薄桃花逐水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3、七言律诗
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七言律诗的格律:
四种常见的格律分别是: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以上从古诗的体裁(诗体)、格律、平仄、押韵等基本要素对古诗进行了系统的解释,我们现在常见的,多数为格律诗,所以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要对照分析归类。
除按格律归类以外,还可以依诗意、诗情、诗境归类,如爱(家)国类、爱(亲)情类、叙事类、伤怀(怀古、咏史、抒情)类、咏物类、送别类、边塞类、山水田园(风光)类、悼亡类、讽喻类、言志类、哲理类等等。
古诗大都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追古思今。一首好的诗作,不仅符合格律,而且饱含深情。“诗眼”往往是一首诗作的点睛之笔,用一句甚至仅用一字就能贴切、传神般地烘托出整篇诗作的境界,有的甚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的“独”字即为诗作的“诗眼”;又如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字即为诗作的“诗眼”;再如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其中的“敲”字即为诗作的“诗眼”。我们后来的“推敲”一词,正是来源于此。品读古诗,找准“诗眼”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诗作的意境,更是我们写作时灵感乍现的源泉。
学习古诗,一定要学会“代入”,即站在诗人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深入了解诗作的创作背景;诵读诗作时,要大声朗读出来,且要找准节奏和韵律,在字里行间进入诗境,在字里行间领悟诗意,在字里行间感受诗情。
古诗的意境之美,是古典文学特有的张力,这种张力一直都在支撑着我们,抚慰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有更大的自信,更多的力量,更高的境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