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信宫灯(国宝——长信宫灯背后的秘密)
也许很多人知道西汉的长信宫灯,
她是一位身着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眉目纤细,端庄秀丽,神态恬静优雅,一手执灯,另一手袖子似在挡风。看得见灯盏明灭,却看不见烟雾婉转。虽在这千百年中历经沧桑,但也难掩她的光彩。一个从西汉启程的使者,从古墓醒来,带来大汉的辉煌。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爱妻绾墓中出土,因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她有着创作者心思的缜密和心意只为保护太后失明的眼睛。
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阳信家”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版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光的亮度。
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
燃烧的气体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灯罩上方部分残留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的物质是动物脂肪或蜡烛。宫灯表面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宫廷用具中显得较为朴素。
宫女体内中空,左手执灯,右衣袖似在挡风,实为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点灯后,烟炱通过其右臂形成的虹管进入体腔内,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而在她的背后却有着曲折婉转的故事,最初她被送进了长公主府,印上了“阳信家”字样的铭文。长公主夸赞她,接着她就被搁置在一只黑漆漆的木箱子里,直到窦太后的寿宴,长公主将她送给窦太后。窦太后年轻时,被吕后送往离家万里的代国,做了代王的妃子。数十年陪伴,终于辅佐丈夫成为了皇帝,本以为苦尽甘来,窦太后却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国家熬尽心血,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己也是熬坏了一双眼睛只能勉强视物。就这样,她被宫人们安置在了浴室中,作为窦太后的洗浴用具,并刻上了长信宫的专属铭文——“长信尚浴,容一生少半斤,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
直到有一天,中山靖王刘胜携妻窦绾前来拜访窦太后,长信宫灯再次迎来了“转折”:被窦太后赠给了本族裔亲窦绾。
因为她是太后赠予之物,刘夫人窦绾对她尤其看重,每日差人擦洗,片尘不染。自窦绾嫁给刘胜后,不足三月,她发现刘胜并不是个顾家顾国的人。这时候,窦太后开导窦绾:既然她不能是刘胜唯一的女人,那么她就要成为刘胜唯一离不开的人。在那儿之后,窦绾不再过问刘胜姬妾的事,却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掌握了经济大权。就这样,虽然窦绾没有得到刘胜最多的宠爱,但刘胜却视她为终身伴侣。后来,刘胜先窦绾离世,将家中事务皆交给了她,还特意为她打造了与自己同样的金缕玉衣,希望夫妻两都能永存于世。
十年后,窦绾也离世了,这位靖王妃受到了当时妇人最高的厚葬待遇。
然而,后世除了知晓她是靖王妃,姓窦,名绾,字君须之外,无任何资料。就好像窦绾,除了是刘胜的发妻,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只有长信宫灯,一盏看透了汉室女子悲苦一生的宫灯,点燃汉家的漫漫长夜,带来历史的温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