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一)抵制圣诞的例子
典例1:抵制圣诞的网络源头
早在2006年,抵制圣诞的号角就已经在网络上响起。当年,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典例2:高校学生身穿汉服抵制圣诞
2018年12月24日,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红色标语,表示“中国人不过外国节”。他们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
典例3:西北某高校严防学生过圣诞节
有媒体报道,西北某高校圣诞节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平安夜各班辅导员都在场,楼下有许多老师把守,逃走将按三次旷课处理” 。该校微博回应,这么做“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崇洋媚外,重视起中国传统文化” 。
典例4:某地教育局下发不过圣诞节的通知
2014年,圣诞节来临前夕,浙江某地教育部门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引发社会热议。该教育局回应称,希望此举能引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二)抵制圣诞的观点
观点一:大国的崛起需要对外开放的心态
看完近来热播的《大国崛起》,我有一个强烈感受:大国的崛起除了经济、军事的崛起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外向开放的、善于汲取外来文化优点的大国文化心态。这体现在节日上,必然是多元化节日和谐共处,互通有无,而不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紧张对立。这一点在那些国际化都市无不得到很好的印证。
观点二:偶尔吃点甜点,天塌不下来!
洋节不是想抵制就能抵制掉的,传统节日不是想扔掉就能扔掉的。比如元旦就是新年的“洋节”,但又有谁过元旦不过春节的?洋节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统节日仍是最重要的主餐,洋节只是甜点而已,偶尔吃点甜点,天塌不下来!
观点三:圣诞全民狂欢无关文化入侵
有时候,西方舶来节日和文化入侵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便圣诞节是一种文化输出的过程,但其传播的过程其实也是融合的过程。一种文化想为另外一个圈子里的人所接受,就必须接受改良,融入许多异乡元素、时尚元素,特别是一些与消费息息相关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消费的特点,文化的味道反而越来越淡如白开水一般了。在许多年轻人心里,圣诞节其实和“双11”差不多——主题就是:吃吃吃,买买买。
观点四:抵制圣诞节,不过是文化自卑
其实,面对圣诞节,我们需要多一点文化自信,而不是大惊失色,更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把洋节还原成一个节日。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情人节,这些洋节本质上都是一个节。保护传统节日不是通过排斥洋节的方式完成,应该把洋节的兴盛当做我们反思土节的契机,这一点冯骥才说得好,“产生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自觉,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观点五:为什么不应该抵制圣诞节?
首先,过洋节也是娱乐,图个开心,中国年轻人所过的洋节,基本上没有西方宗教色彩,都是购物、游玩,过的是中国化了的洋节,并不是崇洋媚外,也不用担心被西方文化同化。
其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底蕴,不是一个洋节可以动摇的,即便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也没有被西方文化遮盖,当下中国正在崛起,更不用担心西风会压倒东风。
第三,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往来,推动文化的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西方人可以过中国节日,中国当然也可以过洋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流,共同繁荣,才算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不必刻意抵制洋节。如一篇评论所指出的那样:洋节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统节日仍是最重要的主餐,洋节只是甜点而已,偶尔吃点甜点,天塌不下来!
观点六:抵制圣诞节是一场无趣的行为秀
我们也许不必对这种抵制活动较真。在“不作秀,就生锈”的今天,许多行为都是“行为艺术”,都想通过夸张的表演来吸引眼球。不过在文化的篱笆已被互联网拆除、地球已然成村的今天,动不动就打出抵制的旗号,这种行为秀既无益又无趣。
观点七:与其抵制洋节,不如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
正是由于传统节日身上被赋予了太多,承担了太多,有些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让普通人“敬而远之”。而且,我们对于大部分传统节日的庆祝,动不动就是什么“大典”,太注重集体的仪式感,而不注重个体的愉悦的体验,很难打动普通人的心。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钱有闲的人们,饱暖思娱乐,更加需要各种娱乐。因此,与其面对“咄咄逼人”的洋节忧虑重重,不如推进传统的节日的“与时俱进”,允许并乐于看到它们被改造,尤其是被年轻人改造。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我们“高大上”的传统节日,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向注重个体体验,必将焕发生机。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