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及第”类词语典故:『折桂』

本站作者 2023-09-11 05:36:00

古代科举的古诗

“典故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王力《汉语史稿》

科举考试兴盛于唐宋时期,开通了平民入仕的道路。读书人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创造了一些雅致的表示科举及第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出自《尚书》,有的来源于《庄子》和其他古代诗文。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进一步探求科举文化的内涵。本期的主题是“科举及第”类词语典故。

科举时代指考取进士,现多借指竞赛或考试获得第一名。“折桂”一词是在唐代科举诗中使用频率最高、变体形式最多的典故词语。

《说文解字·木部》:“桂,本义江南木,百药之长。从木圭声。”《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桂”作为木名,是最珍贵的观赏树,又是珍贵的药材,实乃佳品。月桂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曾有古代希腊人用月桂树叶编的帽子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这样就产生出“ 桂冠 ”一词。“桂”由此也具备了 “最佳,上等”的语义。

由“桂”语素所形成的“科举及第”义词,主要源于两大典故。

典故一:与人有关

“折桂”一词最早出自《晋书·郤诜传》: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郤诜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才能,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自己出众的才能,这便是“折桂”的出处。

至此,“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被广泛流传于科举考生之间,用于比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由此典故演绎出来的科举及第词有很多,如折桂、攀桂、桂折一枝、桂林一枝等。

典故二:与神话有关

汉晋以后,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

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就是说,传说月亮上有桂树,五百丈高,月下有一个名曰吴刚的,由于学仙之过,被罚常斫桂树。传说在月宫中又有蟾蜍和丹桂。由此,“桂树”、“桂枝”用于喻指科举及第,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月”“蟾蜍”“桂”等相关的词来比喻“科举及第”。人们把中进士比作蟾宫(即月宫,月亮),将考中进士称为“月中折桂”“蟾宫折桂”。

科举诗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

张贲(唐)

桂枝新下月中仙,学海词锋誉蔼然。

文阵已推忠信甲,穷波犹认孝廉船。

清标称住羊车上,俗韵惭居鹤氅前。

共许逢蒙快弓箭,再穿杨叶在明年。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岑参(唐)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