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有关春天的诗(李白描写春天的古诗17首)
李白的古诗描写春夏秋冬的都有,不乏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
1:《春思》
2:《春怨》
3:《春日行》
4:《折杨柳》
5:《阳春歌》
6:《江南春怀》
7:《子夜吴歌·春歌》
8:《落日忆山中》
9:《春日游罗敷潭》
10:《春日醉起言志》
11:《早春寄王汉阳》
12:《春日独酌二首》
13:《春夜洛城闻笛》
14:《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15:《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16:《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17:《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会稽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江。在镇江,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贵州一带),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