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
乡愁无形,乡愁诗无声,却能迸发出无穷力量,成为游子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精神动力——
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
王运涛(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文学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乡愁诗作为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联系游子与家乡的纽带,也是各界人士心系乡村、关注乡村发展的桥梁。今年春节,不少人经历了“就地过年”,深切体会到乡愁的浓烈,对乡愁诗也有了新的理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重新审视乡愁诗的内涵和价值具有特殊意义。乡愁诗里有着中国人最深情的寄托
中国乡愁诗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根基,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鲜活载体,承载的不仅有诗人对家乡亲人的依恋,也有对故土风物的眷恋,更有对中华文化和民族血脉的寄托。品读传唱久远的乡愁诗,伴着诗人的浅吟低唱,品味文字里的乡愁,唤醒记忆中的故乡,追寻灵魂深处的故园,对远离家乡生活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图① 美丽乡村新图景。新华社发
作为中国诗歌中情感最充沛、流传最广泛的诗歌,乡愁诗里有着中国人最深情的寄托。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有对斗转星移季节更替的时光慨叹;在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中有登高望远故乡难返的黯然神伤;在卢纶的“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中有幽梦还乡蓦然醒转的无限惆怅;在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中有家书难寄归期难定的孤独苦闷。
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还是对举家团聚的遐想神往,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千百年来,古代诗人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过程中,基于对亲情的渴望,对伦理温情的向往,对安宁幸福的憧憬,唱出了一曲又一曲乡愁之歌。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诗词里的文化乡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现代精神家园。因此,乡愁诗是具有丰富情感内涵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诗歌样式。传统诗词里的那些或浓或淡的乡愁,那种或深或浅的情怀,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尊重,都需要我们理解、呵护和传承。
中国乡愁诗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乡愁载体。今天的人们,因为疫情或因为工作无法返乡时,依然可以在乡愁诗里找到共鸣。即便脚步受到羁绊,我们仍然可以与“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刘长卿“同病相怜”,可以与“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杜甫“休戚与共”,可以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归”。初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在全民阅读中,跟随古代诗人的脚步,沿着古典诗词的长河,追溯中国乡愁的传统,既可以慰藉思乡之情,又能够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乡愁是游子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乡愁是乡村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无穷的力量。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发生都被传统文化思想所浸润,并且滋生在现实生活的土壤里。故乡之所以令人魂牵梦萦,不在于它的风景多么迷人,也不在于它多么富饶美丽,而是因为亲人在那里、根在那里。无论是李白“举头望明月”的凝眸,还是杜甫“月是故乡明”的偏爱,总能快速唤醒乡思乡情,唤起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乡村独特的地方文化是乡愁的精髓。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不管走多远,家乡都是人生唯一的起点,记住乡愁是每一个人的心灵需求。正是由于对“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的老家河南的无尽思念,诗圣杜甫唱响了中华儿女“寻找家园”的最强音,表达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美好期盼,孕育了“月是故乡明”的故园记忆,传达了“家书抵万金”的亲情渴望。在乡村振兴的今天,乡愁依然是让无数游子带着豪情壮志报效家乡的强劲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② 福建屏南县龙潭村通过“拯救老屋”,复兴古村,成为“网红村”。新华社发
近年来,乡愁经济、乡愁旅游等发展迅速。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游子归巢计划,用乡愁留人才、吸引人才。乡愁诗是历经时间检验、跨越时空的宝贵精神遗产,无论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闻声而动,还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望月兴叹,至今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抚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这些诗句也成为各地招才引智过程中反复引用的法宝。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学成返乡,用自己的知识反哺家乡,一大批企业家、有志之士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与乡情、乡愁不无关系,乡愁无形,乡愁诗无声,却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此外,不少乡村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积极打造乡愁诗主题的民宿、游戏等,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用好乡愁文化建设中华共有精神家园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独特载体,是离乡人的魂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愁不仅关乎山河故人,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物件上,如村头的古树,村中心的祠堂,以及各种特色风味小吃和风俗习惯等,都可能成为承载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这些乡愁载体,才能更好地留住人们的乡愁。
乡愁诗作为中国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洋溢着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记录着诗人对故乡风物民俗的审美观照,对世事变迁的生动记述,对故乡本土文化的诗意表达,在吸引世人传唱品读的过程中,也在传播着诗人怀乡思亲的亲情意识、时光飞逝的生命意识、落叶归根的价值追求、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力推进,中国乡愁诗词中蕴含的理念、智慧、神韵,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记得住乡愁才有叶落归根的渴望,不忘乡土才有家国情怀的萌动。记住乡愁的方式有很多,加强对诗圣杜甫故里、李商隐公园等乡愁文化载体建设,让乡愁诗词文化与乡土物质遗产文化相映生辉,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切发展都是有根和魂魄的。盲目大拆大建,建得再漂亮,也只是千篇一律的没有生命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根源于乡村的传统艺术要想方设法地传承发扬。留住了乡愁的印记,也就留住了乡愁诗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乡愁诗词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