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的诗 每周一诗 大林寺桃花

本站作者 2023-10-05 13:20:00

大林寺的诗

诗词原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名家赏析

主讲人:康震。

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居易出生7个月就认得字了,5岁就学习写诗,9岁通晓声韵,15岁开始刻苦读书,到了26岁就考中了进士,等到在朝廷做校书郎时已经写了三四百首诗了。可不是吗?白居易16岁就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34岁做盤厔县尉时写了《长恨歌》,35、36岁做翰林学士,写了秦中吟和新乐府,到了44岁担任江州司马,写下了《琵琶行》。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的4月,这一年他46岁。白居易担任的职务是江州司马,江州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司马是个什么职务呢?相当于九江副市长。白居易少年时代就成名了,很年轻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又在朝廷做官。那么,他为什么年近五十还跑到了江州做了司马呢?又为什么会写《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呢?这放到后边讲,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

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现在是农历四月的天气,百花调谢,夏天已经到来。紧接着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正是在这百花凋谢的时候,深山里边却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他在大林寺里看到了桃花,大林寺在哪?就在庐山上。也就是说,白居易去游览庐山,庐山里边有一个大林寺,大林寺里正盛开着桃花。你可能会问,桃花只在早春的时候才绽放呢!为什么九江市里四月芳菲都尽了,庐山大林寺里的桃花还在开呢?一会儿告诉你。

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我们常常抱憾,这春天走了,到底春天跑到哪去了呢?又到底上哪儿オ能找到春光呢?其实,春天不就是个季节吗?这个季节走了,下一个季节就来了。而诗人就要问“长恨春归无觅处"!这中国人对春天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人们眷恋春色,渴望春色。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里问,春天跑哪去了?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不知转入此中来”。他オ知道,原来江州的春色传到了庐山大林寺里边来了。

整个四句诗,就是寻找春色,发现春色。人间四月,春色已经归去,只有庐山大林寺的桃花还像早春二月那样绽放。原来春天没有走,只是到了庐山里来,到了大林寺里来。所以,这首诗转折得非常有趣,写出了一种特别的情绪,诗人在处处寻找春光,一路跟踪春色,最终找到了春色,桃花就是春光的象征。

这首诗的写作还有一个背景故事。白居易这次来庐山游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游大林寺序》。他写到自己和一群好朋友一共17个人,这都是些什么人呢?有河南的、范阳的、南阳的、广平的、安定的、范阳的很多好朋友,还有庐山东林寺的和尚朋友们。庐山这座山可不得了,它是一座文化山,庐山上有东林寺和西林寺,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一次,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包括东林寺的一些僧人朋友们一起游览庐山。他们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呢?白居易特别写道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从遗爱寺边的草堂出发,再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了上化城寺,在峰顶院休息之后又登上了香炉峰。你还记得吧?李白那句著名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看来李白前脚写了香炉峰,后脚白居易就写了香炉峰边上的大林寺。当天晚上他们十七人一起住在了大林寺。他环顾大林寺的墙壁,看到墙壁上有中唐著名文人萧存、魏简和李渤三个人题写的诗句,因此感叹说庐山真乃是天下第一圣境!

从大林寺的山门走到那交通大路上,也只不过半天路程,可是你看,自从这三位游览大林寺,留下墨宝之后,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在他们后边续写诗句,由此感慨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那意思是说,今天咱们这些人来,都是远离了功名利禄,远离了世事尘嚣,寻找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才来到这里。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这篇文章,正是对《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最好的诠释。说到这儿,你可能会产生一种疑惑,不是说白居易做的就是江州司马、江州副市长吗?怎么又跑到庐山大林寺里头来寻找所谓的世外桃源生活呢?再说了,你的朋友中也少不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吧。

白居易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早年就考中了进士,在朝廷先后做过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仕途一直比较顺利。特别是做翰林学士的时候,还写了新乐府五十首,《中吟》十首,对当朝时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丁忧,等再次回到朝廷后是担任左赞善大夫。当时的宰相武元衛极力主张消除藩镇,也就是削弱割据的藩镇势力,结果却遭到了藩镇势力的谋杀。宰相被谋杀了,朝廷感到非常震惊,这时候白居易上书请求缉拿凶手。但这可犯了忌讳,为什么呢?白居易担任的官职不属于谏官,他提这个建议就是不合理的,换句话说是越职言事,所言的事超出了你的职能范围。于是就被人诟病单効,再加上他做翰林学士前后写的那些新乐府诗,也得罪了不少权贵,人家借这机会直接让他贬到了江州。本来还想让他当个刺史,后来遭到了更多的诟病,结果就跑到九江市当了一个副使。这一年是唐宪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白居易43岁。

说到这儿,你一定也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他心里头不痛快,非常难受。在被贬江州之前,他的人生观是“达则兼济天下",只要我在其位,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可从这以后,他可就“穷则独善其身"了。为什么呢?他也许是看破了官场,也许是遭受了打击,总之他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一往无前的政治勇气,开始追寻生活的安逸和惬意,以此安慰自己失落的灵魂。

在《琵琶行》里他说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一直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他的心情非常奇特,以至于他跟这个琵琶女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弹奏一曲,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湿。”在那样一种政治境遇当中,他只能寻找自己内心的欢乐,怎样寻找?只能游山玩水,只能在景物当中寻找快乐。

我们说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难道说他真的变得很穷困吗?白居易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自古以来的诗人命运都不太好,像陈子昂、杜甫、孟浩然、孟郊、张籍,虽然诗写得好,但是官运不好,还穷困潦倒一辈子。我呢?现在虽然远在这样一个荒僻的地方做官,可是我官居五品,月俸四五万,天冷了有衣服穿,饿了有东西吃,除了生活有保障,还能够照顾我的家人。应该说,我也没有辜负做一个白氏子弟的名分吧。

手里没有权力,也不用去办事,来说明自己其实努力地想要适应这样的生活,并且认为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所以,这首《大林寺桃花》看似是轻轻松松去寻春景,实际上也是排解自己内心的忧愤。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和《琵琶行》只差一年,此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九江)做司马。白居易在江州一方面内心非常痛苦,另一方面也用这悠闲的现状(手里没有权力,也不用去办事)努力地想要适应这样的生活,所以,这首《大林寺桃花》看似是轻轻松松去寻春景,实际上也是排解自己内心的郁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