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的古诗什么意思 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乌衣巷》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
《乌衣巷》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借物咏怀的名篇,全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野草丛生,野花在其中开放。乌衣巷口映照在夕阳下。从前在王谢豪族的府中房檐前筑巢的燕子,此时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
这首诗的诗意表面上便是如上所写很好理解,不过如果想要完全的理解,就有必要进行更深的解析了。
朱雀桥横跨在金陵(今南京)的秦淮河上,是去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而乌衣巷则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王谢两家及其他士族大家的住宅区,其中以王谢两家最为显赫、贤才大家辈出,巷内贤才云集。居住在乌衣巷中的豪门士族可以说是六朝时期高贵显赫身份的集中地,然而到了唐朝,曾经的门阀士族落败了,乌衣巷也同样成为废墟败落之地。!
那么诗中所写的自然是落败之后的乌衣巷。诗人用了很巧妙的事物点出了这一点,就是我们人人都见过的野草野花和夕阳,野草野花都是应环境无人打理而长出,而夕阳则是直接意味着没落的。这个曾经历经六朝象征权力身份的地方,野草花丛生,静立在残阳下,留下一片凄惶。
用“夕阳”和“野草花”做了象征说明之后,在第三、四句诗人写道了“燕子”,“王谢”两家中,王导是助君王安朝的东晋开国元勋,谢安是指挥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而曾经在那“王谢堂前”筑巢而归的燕子,如今飞回的是寻常百姓人家。燕子的筑巢没有变,屋中住着的人已改变了。
整首诗诗人以“野草花”、“夕阳”、“燕子”分别对“朱雀桥”、“乌衣巷”、“王谢堂前”作了修饰说明,修饰得到的结果是颓败凄惶、繁华不在。他以隐匿含蓄的方式道出了非常清晰的事实和情感效果:曾经豪族门阀的落败,诗人心中无限的咏怀感慨。按常规,写今日之衰落,然后就是昨日的富丽堂皇,这似乎才是合情合理的转折。但诗人偏偏跳出了这一司空见惯的写作巢臼,匠心独运,巧妙构思,把过去的极尽繁华全部摒弃,唯独让一只燕子来说明问题,确实起到了耳目一新,震聋发聩的效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高手常用的惯常手法。而只有具备高超的艺术水准,才能做到一字千钧的神来之笔,令人折服。 说唐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确实言之有理,实事求是,令后人望尘莫及,感叹之致。 。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并非刘禹锡写实所作,而是因为好友去金陵后写下五首咏金陵诗,好友将这五首诗拿给诗人看,他便在没有去过金陵,凭其对金陵的憧憬情形下,也写下五首咏金陵诗以和好友的诗相合,《乌衣巷》是其中的一首,由此便有了这首寄物咏怀的名篇。
刘禹锡通过想象写意了衰败的乌衣巷,表达的除了对乌衣巷本身的感慨咏怀外,更重要的还有对自己所处晚唐对比盛唐时期的感慨无奈,以及对自己的仕途遭挫的伤怀感叹,如此真实的情感是造就了这一名篇的主要因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